基于遗传算法的自动组卷系统研究与设计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系统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系统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系统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1.5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背景技术 | 第14-21页 |
2.1 常用的组卷算法 | 第14-16页 |
2.1.1 优先权策略 | 第14-15页 |
2.1.2 随机策略 | 第15页 |
2.1.3 补偿策略 | 第15-16页 |
2.1.4 弱并行法 | 第16页 |
2.1.5 回溯策略 | 第16页 |
2.2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16-20页 |
2.2.1 遗传算法概述 | 第17-18页 |
2.2.2 基本的遗传算法 | 第18页 |
2.2.3 遗传算法相关术语及形式定义 | 第18-19页 |
2.2.4 遗传算法的框架流程 | 第19-2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自动组卷研究 | 第21-33页 |
3.1 自动组卷理论分析 | 第21-24页 |
3.1.1 自动组卷的注意事项 | 第21页 |
3.1.2 自动组卷的优势 | 第21-22页 |
3.1.3 自动组卷的要求 | 第22-23页 |
3.1.4 自动组卷的数学模型 | 第23-24页 |
3.2 基于遗传算法的自动组卷设计 | 第24-29页 |
3.2.1 编码方案 | 第25-26页 |
3.2.2 适应度函数设计 | 第26页 |
3.2.3 改进遗传算子 | 第26-27页 |
3.2.4 遗传算法控制参数设置 | 第27-28页 |
3.2.5 最优个体保存策略 | 第28页 |
3.2.6 迭代终止条件设置 | 第28-29页 |
3.3 遗传算法实现结果分析 | 第29-32页 |
3.3.1 算法实现 | 第29页 |
3.3.2 算法实验环境 | 第29-30页 |
3.3.3 算法实验结果分析 | 第30-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自动组卷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33-47页 |
4.1 系统需求分析 | 第33-34页 |
4.2 系统开发可行性分析 | 第34-35页 |
4.2.1 经济可行性分析 | 第34页 |
4.2.2 技术可行性分析 | 第34页 |
4.2.3 管理可行性分析 | 第34-35页 |
4.3 系统功能设计 | 第35-37页 |
4.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第37-38页 |
4.5 系统数据库设计 | 第38-42页 |
4.5.1 数据库概念设计 | 第38-40页 |
4.5.2 数据库物理设计 | 第40-42页 |
4.6 系统实现 | 第42-46页 |
4.6.1 系统运行环境 | 第42页 |
4.6.2 登录和用户管理界面 | 第42-44页 |
4.6.3 试题管理界面 | 第44页 |
4.6.4 试卷管理界面 | 第44-45页 |
4.6.5 试卷定义 | 第45页 |
4.6.6 手动组卷 | 第45-46页 |
4.6.7 自动组卷 | 第4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第47-49页 |
5.1 系统测试概述 | 第47页 |
5.1.1 测试概述 | 第47页 |
5.1.2 测试原则 | 第47页 |
5.2 系统测试过程 | 第47-48页 |
5.2.1 单元测试 | 第48页 |
5.2.2 集成测试 | 第48页 |
5.2.3 确认测试 | 第48页 |
5.2.4 系统测试 | 第4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49-51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49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