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3-36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14-31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9页 |
1.2.2 存在问题 | 第29-31页 |
1.3 研究目标及其内容 | 第31-36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31-3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1.3.3 研究方案 | 第33-36页 |
2 自然环境因素作用和混凝土内部微环境响应规律研究 | 第36-94页 |
2.1 自然温度作用和混凝土内部微环境温度响应规律 | 第36-64页 |
2.1.1 自然环境温度作用下混凝土内部微环境温度响应 | 第36-49页 |
2.1.1.1 混凝土内部微环境温度响应模型推导 | 第37-43页 |
2.1.1.2 试验 | 第43-45页 |
2.1.1.3 分析与讨论 | 第45-49页 |
2.1.2 自然环境温度作用谱和混凝土内部微环境温度响应谱 | 第49-64页 |
2.1.2.1 自然环境作用谱和混凝土内部微环境温度谱模型推导 | 第50-51页 |
2.1.2.2 试验 | 第51-52页 |
2.1.2.3 分析与讨论 | 第52-64页 |
2.2 自然湿度作用和混凝土内部微环境湿度响应规律 | 第64-92页 |
2.2.1 自然环境中混凝土内部微环境湿度响应规律 | 第64-79页 |
2.2.1.1 混凝土内部微环境湿度响应模型推导 | 第65-68页 |
2.2.1.2 试验 | 第68页 |
2.2.1.3 结果与分析 | 第68-79页 |
2.2.2 自然环境湿度作用谱和混凝土内部微环境湿度响应谱 | 第79-92页 |
2.2.2.1 自然环境湿度作用谱和混凝土内部微环境湿度响应谱模型推导 | 第80页 |
2.2.2.2 试验 | 第80-81页 |
2.2.2.3 分析与讨论 | 第81-9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3 人工模拟环境中混凝土内部微环境温度响应 | 第94-112页 |
3.1 人工模拟环境中混凝土内部微环境温度响应预测 | 第94-101页 |
3.1.1 混凝土内部微环境温度响应预测模型推导 | 第95-97页 |
3.1.2 试验 | 第97-99页 |
3.1.2.1 试验原料、混凝土配制及试验仪器 | 第97页 |
3.1.2.2 试样制作与试验过程 | 第97-99页 |
3.1.3 分析与讨论 | 第99-101页 |
3.2 人工模拟环境中混凝土内部微环境温度响应谱 | 第101-110页 |
3.2.1 理论推导 | 第101-105页 |
3.2.1.1 混凝土内部微环境温度响应理论模型 | 第101-104页 |
3.2.1.2 牛顿后插值法求解微分方程解析解 | 第104-105页 |
3.2.2 试验 | 第105-106页 |
3.2.2.1 试验原料、混凝土配制及试验仪器 | 第105-106页 |
3.2.2.2 试样制作与试验过程 | 第106页 |
3.2.3 分析与讨论 | 第106-110页 |
3.2.3.1 混凝土内一维温度响应规律 | 第106-107页 |
3.2.3.2 混凝土内三维温度响应规律 | 第107-108页 |
3.2.3.3 混凝土内准二维温度响应规律 | 第108-109页 |
3.2.3.4 人工模拟环境中混凝土内部微环境温度响应谱 | 第109-11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4 人工模拟环境中混凝土表层内水分传输过程研究 | 第112-158页 |
4.1 不同干湿条件下混凝土表层内水分传输 | 第112-129页 |
4.1.1 理论推导 | 第113-121页 |
4.1.1.1 水分特征曲线 | 第113-114页 |
4.1.1.2 润湿过程 | 第114-115页 |
4.1.1.3 干燥过程 | 第115-120页 |
4.1.1.4 干湿交替过程 | 第120-121页 |
4.1.2 试验 | 第121-122页 |
4.1.2.1 试验原料、混凝土配制及试验仪器 | 第121页 |
4.1.2.2 试样制作与试验过程 | 第121-122页 |
4.1.3 分析与讨论 | 第122-129页 |
4.1.3.1 混凝土内水分特征曲线 | 第122-124页 |
4.1.3.2 混凝土润湿试验 | 第124-125页 |
4.1.3.3 混凝土干燥试验 | 第125-128页 |
4.1.3.4 混凝土干湿交替试验 | 第128-129页 |
4.2 人工模拟环境中混凝土与环境间水分传输边界条件研究 | 第129-142页 |
4.2.1 理论推导 | 第130-134页 |
4.2.1.1 对流传质系数和等效膜层厚度 | 第130-132页 |
4.2.1.2 混凝土水分扩散表面因子 | 第132-133页 |
4.2.1.3 混凝土表面孔隙面积率 | 第133-134页 |
4.2.2 试验 | 第134-136页 |
4.2.2.1 试验原料、混凝土配制及试验仪器 | 第134页 |
4.2.2.2 试样制作与试验过程 | 第134-136页 |
4.2.3 分析与讨论 | 第136-142页 |
4.2.3.1 人工模拟环境中混凝土干燥过程 | 第136页 |
4.2.3.2 混凝土表面因子变化规律 | 第136-139页 |
4.2.3.3 人工模拟环境与混凝土间等温传湿数值模拟 | 第139-142页 |
4.3 模拟干湿环境对混凝土内水分影响深度的影响 | 第142-157页 |
4.3.1 理论推导 | 第143-146页 |
4.3.1.1 润湿过程 | 第143-144页 |
4.3.1.2 干燥过程 | 第144-145页 |
4.3.1.3 混凝土内水分影响深度和平衡时间 | 第145-146页 |
4.3.2 试验 | 第146-147页 |
4.3.2.1 试验原料、混凝土配制及试验仪器 | 第146页 |
4.3.2.2 试样制作与试验过程 | 第146-147页 |
4.3.3 分析与讨论 | 第147-157页 |
4.3.3.1 混凝土润湿过程 | 第147-149页 |
4.3.3.2 混凝土干燥过程 | 第149页 |
4.3.3.3 混凝土干湿平衡时间比及其影响深度 | 第149-1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57-158页 |
5 自然和人工模拟环境中混凝土内氯盐侵蚀研究 | 第158-187页 |
5.1 基于混凝土内部微环境响应相似的人工模拟环境试验制度 | 第158-171页 |
5.1.1 温度及其时间比 | 第158-161页 |
5.1.2 润湿(喷淋)时间、干燥时间和相对湿度 | 第161-166页 |
5.1.3 循环风速 | 第166-167页 |
5.1.4 氯盐溶液浓度 | 第167-170页 |
5.1.5 小结 | 第170-171页 |
5.2 混凝土表层氯离子含量规律研究 | 第171-186页 |
5.2.1 理论 | 第172-176页 |
5.2.1.1 混凝土表层氯离子对流区深度 | 第172-174页 |
5.2.1.2 混凝土表层氯离子含量随高程和距海水平距离变化规律 | 第174-175页 |
5.2.1.3 混凝土表层氯离子含量时变规律分析 | 第175页 |
5.2.1.4 混凝土内自由氯离子和结合氯离子相关性分析 | 第175-176页 |
5.2.2 试验 | 第176页 |
5.2.3 分析与讨论 | 第176-186页 |
5.2.3.1 混凝土组成分析 | 第176-178页 |
5.2.3.2 混凝土内自由氯离子和结合氯离子相关性分析 | 第178-179页 |
5.2.3.3 混凝土表层氯离子对流区深度 | 第179-182页 |
5.2.3.4 混凝土表层氯离子含量随高程和距海水平距离变化规律 | 第182-185页 |
5.2.3.5 混凝土表层氯离子含量时变规律分析 | 第185-18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86-187页 |
6 自然和人工模拟环境中混凝土氯盐侵蚀相似关系研究 | 第187-236页 |
6.1 理论模型 | 第188-192页 |
6.1.1 氯离子扩散过程的相似关系模型 | 第188-190页 |
6.1.2 环境因素作用下的等效氯离子扩散系数 | 第190-192页 |
6.2 试验 | 第192-193页 |
6.3 分析与讨论 | 第193-219页 |
6.3.1 混凝土内氯离子扩散过程的相似关系模型分析 | 第193-195页 |
6.3.2 混凝土内部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时变性 | 第195页 |
6.3.3 模拟环境下混凝土内部氯离子含量规律 | 第195-199页 |
6.3.4 自然环境下混凝土内部的氯离子含量分布规律 | 第199-202页 |
6.3.5 自然和模拟环境下混凝土内氯盐侵蚀相关性分析 | 第202-219页 |
6.4 人工模拟和自然氯盐环境中混凝土氯盐侵蚀相似性研究的应用 | 第219-23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235-236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236-239页 |
7.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236-237页 |
7.2 本文创新点 | 第237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237-239页 |
参考文献 | 第239-2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256-260页 |
致谢 | 第2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