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非金属复合材料论文

纳米碳/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符号与标记第9-19页
第1章 绪论第19-34页
    1.1 引言第19页
    1.2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的研究第19-24页
        1.2.1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9-20页
        1.2.2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分类及催化机理第20-21页
        1.2.3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存在的问题第21页
        1.2.4 提高半导体光催化活性的方法第21-24页
    1.3 石墨烯基光催化技术的研究第24-30页
        1.3.1 石墨烯的结构和性能第24页
        1.3.2 石墨烯基催化材料的研究现状第24-30页
    1.4 本研究工作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第30-34页
第2章 石墨烯负载有序介孔硫化锌棒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34-51页
    2.1 引言第34页
    2.2 实验部分第34-39页
        2.2.1 实验所用化学药品及原材料第34-35页
        2.2.2 实验所用主要仪器设备第35页
        2.2.3 石墨烯-硫化锌复合物的制备第35-36页
        2.2.4 试样的表征第36-38页
        2.2.5 光催化性能的测试第38-3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9-50页
        2.3.1 X 射线衍射分析(XRD)第39-40页
        2.3.2 红外光谱(FTIR)第40页
        2.3.3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 spectra)第40-41页
        2.3.4 荧光分析(PL spectra)第41页
        2.3.5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BET and pore size distribution)第41-42页
        2.3.6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42-43页
        2.3.7 扫描、透射电镜分析(SEM,TEM)第43页
        2.3.8 石墨烯-硫化锌棒的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43-44页
        2.3.9 氧化石墨烯含量对催化剂形貌的影响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44-46页
        2.3.10 微波加热功率对催化剂形貌的影响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46-47页
        2.3.11 微波加热时间对催化剂形貌的影响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47-49页
        2.3.12 石墨烯-硫化锌棒结构的形成机理第49-50页
        2.3.13 石墨烯-硫化锌棒提高光催化性能的分析第50页
    2.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3章 石墨烯负载硫化锌/硫化铜异质结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51-66页
    3.1 引言第51页
    3.2 实验部分第51-53页
        3.2.1 实验所用化学药品及原材料第51页
        3.2.2 实验所用主要仪器设备第51页
        3.2.3 石墨烯负载纳米硫化锌/硫化铜的制备第51-52页
        3.2.4 光催化性能的测试第52-5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3-64页
        3.3.1 X 射线衍射分析(XRD)第53-54页
        3.3.2 红外光谱(FTIR)第54页
        3.3.3 拉曼光谱(Raman)第54-55页
        3.3.4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55-56页
        3.3.5 扫描、透射电镜及能谱分析(SEM, TEM EDS)第56-57页
        3.3.6 石墨烯-硫化锌/硫化铜的成形机理第57-58页
        3.3.7 石墨烯-硫化锌/硫化铜的光催化性能第58-59页
        3.3.8 氧化石墨烯含量对催化剂形貌的影响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59-61页
        3.3.9 不同硫源对催化剂形貌的影响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61-62页
        3.3.10 首次微波加热时间对催化剂形貌的影响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62-63页
        3.3.11 石墨烯-硫化锌/硫化铜对甲基橙的光催化机理的研究第63-64页
    3.4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4章 碳纳米管/石墨烯-氧化亚铜复合球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66-89页
    4.1 引言第66-67页
    4.2 实验部分第67-70页
        4.2.1 化学药品及原材料第67页
        4.2.2 实验所用主要仪器设备第67-68页
        4.2.3 碳纳米管-氧化亚铜复合球的制备第68-69页
        4.2.4 碳纳米管/石墨烯-氧化亚铜复合球制备第69页
        4.2.5 光催化性能的测试第69页
        4.2.6 自由基的定量检测第69-7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0-87页
        4.3.1 碳纳米管-氧化亚铜复合球的结构分析第70-75页
        4.3.2 碳纳米管/石墨烯-氧化亚铜复合球的结构分析和形成过程的探究第75-87页
    4.4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5章 碳纳米管/石墨烯球负载氧化铜/氧化亚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89-105页
    5.1 引言第89页
    5.2 实验部分第89-91页
        5.2.1 实验所用化学药品及原材料第89页
        5.2.2 实验所用主要仪器设备第89-90页
        5.2.3 碳纳米管/石墨烯球负载氧化铜/氧化亚铜的制备第90-91页
        5.2.4 吸附试验第91页
        5.2.5 交流阻抗的测试第91页
        5.2.6 光催化性能的测试第91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1-104页
        5.3.1 X 射线衍射分析(XRD)第91-92页
        5.3.2 红外光谱(FTIR)第92-93页
        5.3.3 拉曼分析(Raman)第93页
        5.3.4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93-94页
        5.3.5 比表面积分析(BET)第94-95页
        5.3.6 交流阻抗(EIS)第95页
        5.3.7 吸附测试第95-96页
        5.3.8 扫描、透射电镜及能谱分析(SEM, TEM, EDS)第96-97页
        5.3.9 碳纳米管/石墨烯-氧化铜/氧化亚铜的成形机理第97-98页
        5.3.10 碳纳米管/石墨烯-氧化铜/氧化亚铜对甲基橙的光催化性能研究第98-99页
        5.3.11 碳纳米管和氧化石墨烯质量比对催化剂形貌的影响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99-101页
        5.3.12 低温煅烧温度对催化剂形貌的影响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101-102页
        5.3.13 碳纳米管和氧化石墨烯含量对催化剂形貌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102-103页
        5.3.14 碳纳米管/石墨烯-氧化铜/氧化亚铜对甲基橙的光催化机理的研究85第103-104页
    5.4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结论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20页
致谢第120-121页
附录 A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压低功耗CMOS收发机射频前端电路的设计与研究
下一篇:基于对数均值回复模型的VIX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