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与分析 | 第12-14页 |
1.2.1 模糊时空知识的本体表示相关研究 | 第12页 |
1.2.2 模糊时空知识的Petri网表示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2.3 模糊时空Petri网到模糊时空本体的转换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4-15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第2章 基础知识 | 第16-30页 |
2.1 Petri网理论 | 第16-18页 |
2.1.1 Petri网的定义 | 第16-17页 |
2.1.2 Petri网的图形表示 | 第17-18页 |
2.2 本体技术 | 第18-21页 |
2.2.1 本体定义 | 第18-19页 |
2.2.2 本体描述语言 | 第19-21页 |
2.3 模糊时空知识 | 第21-28页 |
2.3.1 模糊时态知识 | 第21-23页 |
2.3.2 模糊空间知识 | 第23-25页 |
2.3.3 模糊时空知识 | 第25-28页 |
2.4 小结 | 第28-30页 |
第3章 模糊时空知识的本体表示 | 第30-50页 |
3.1 模糊时空本体的基本框架 | 第30-34页 |
3.2 模糊时空本体模型的形式化表示 | 第34-38页 |
3.2.1 模糊时空顶层概念本体 | 第34-36页 |
3.2.2 模糊时空对象本体 | 第36-37页 |
3.2.3 模糊语言变量本体 | 第37-38页 |
3.3 模糊时空描述逻辑FST DL | 第38-41页 |
3.3.1 FST DL语法 | 第39页 |
3.3.2 FST DL语义 | 第39-40页 |
3.3.3 FST DL知识库 | 第40-41页 |
3.4 模糊时空本体的语言表示 | 第41-49页 |
3.4.1 FST OWL 类描述 | 第41-43页 |
3.4.2 FST OWL 公理 | 第43-46页 |
3.4.3 FST OWL 数据类型 | 第46-49页 |
3.5 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模糊时空Petri网到模糊时空本体的构建 | 第50-70页 |
4.1 模糊时空Petri网模型 | 第50-54页 |
4.2 模糊时空Petri网和模糊时空本体的关系 | 第54-55页 |
4.3 模糊时空Petri网模型到模糊时空本体结构的转换 | 第55-64页 |
4.3.1 转换规则 | 第55-59页 |
4.3.2 转换算法 | 第59-64页 |
4.4 模糊时空Petri网实例到模糊时空本体实例的转换 | 第64-65页 |
4.5 正确性证明 | 第65-68页 |
4.6 小结 | 第68-70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5.1 总结 | 第70-71页 |
5.2 展望和进一步工作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