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社交用户的自我建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第二节 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2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 第16-21页 |
一、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三、研究设计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微信社交行为分析 | 第21-36页 |
第一节 N种达成社交的可能性 | 第21-27页 |
一、微信的社交功能 | 第21-23页 |
二、个案:从“不感冒”到“微信控” | 第23-27页 |
第二节 微信用户的形象展示 | 第27-32页 |
一、积极社交的形象 | 第29-30页 |
二、观望窥视的形象 | 第30-31页 |
三、内心暗涌的形象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微信用户形象展示的心理动因 | 第32-36页 |
一、形象整饰 | 第32-33页 |
二、角色设定 | 第33-34页 |
三、投射心理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微信社交用户的自我建构 | 第36-45页 |
第一节 凸显的现实我 | 第36-39页 |
一、积极的自我叙事 | 第36-37页 |
二、“熟人圈”里的必然 | 第37-39页 |
第二节 隐性的本我 | 第39-42页 |
一、“后台”的利好 | 第39-40页 |
二、“自我揭露”的结果 | 第40-42页 |
第三节 预期的理想我 | 第42-45页 |
一、自我美化 | 第42-43页 |
二、投射他人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微信社交用户自我建构的效果 | 第45-54页 |
第一节 角色的确认 | 第45-48页 |
一、自媒体的角色传递 | 第46-47页 |
二、务实者的群体呈现 | 第47-48页 |
第二节 社会交往的黏合剂 | 第48-54页 |
一、对强、弱关系的积极促进 | 第49-51页 |
二、黏合剂:维护多于拓展 | 第51-54页 |
结束语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