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5页 |
| ·问题的缘起 | 第12-14页 |
| ·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 第14-15页 |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方法和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8-22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 第18-21页 |
| ·研究方法和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页 |
| 本章注释 | 第22-24页 |
| 第2章 建筑现象学引论 | 第24-46页 |
| ·建筑现象学哲学背景概述 | 第24-27页 |
| ·建筑与现象学的关系 | 第27-35页 |
| ·现象学的世界观、认识论与环境 | 第27-31页 |
| ·现象学态度下的基本建筑观 | 第31-35页 |
| ·建筑现象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著作 | 第35-43页 |
| ·诺伯格-舒尔茨(C.Norberg-SchurIz) | 第35-37页 |
| ·凯文·林奇(Keyvin Lynch) | 第37-38页 |
| ·帕拉斯马(Johan I Palasmma) | 第38-39页 |
| ·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 | 第39-42页 |
| ·卒姆托(P.Zumthor)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本章注释 | 第44-46页 |
| 第3章 从海德格尔到建筑场所现象学 | 第46-80页 |
| ·场所的涵义 | 第46-53页 |
|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与场所 | 第46-48页 |
| ·建筑学中场所的形成 | 第48-49页 |
| ·作为场所的建筑意义的表达与延伸 | 第49-53页 |
| ·场所的本质 | 第53页 |
| ·场所结构 | 第53-56页 |
| ·场所的分类结构 | 第53-54页 |
| ·场所的内部结构 | 第54-56页 |
| ·场所与空间 | 第56-67页 |
| ·空间的哲学基础 | 第56-58页 |
| ·人对空间的生活认知与建筑空间的形成 | 第58-60页 |
| ·建筑空间形态要素及其表达 | 第60-65页 |
| ·场所与空间的关系 | 第65-67页 |
| ·场所精神 | 第67-70页 |
| ·场所精神的两大要素 | 第67-69页 |
| ·家——现代人的原生场所和存在原点 | 第69-70页 |
| ·建筑实例 | 第70-76页 |
| ·伯克维兹住宅——斯蒂文·霍尔 | 第70-72页 |
| ·斋普尔艺术中心——查尔斯·柯里亚 | 第72-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本章注释 | 第77-80页 |
| 第4章 从梅洛-庞帝到建筑知觉现象学 | 第80-116页 |
| ·梅洛-庞帝的知觉现象学 | 第80-85页 |
| ·知觉为先理论 | 第80-82页 |
| ·意识、意向与身体能力 | 第82-84页 |
| ·从感觉到知觉,从感知到体验 | 第84-85页 |
| ·身体基本感官体验的建筑 | 第85-94页 |
| ·视觉体验的建筑 | 第89-90页 |
| ·听觉体验的建筑 | 第90-91页 |
| ·触觉体验的建筑 | 第91-93页 |
| ·嗅觉和味觉体验的建筑 | 第93页 |
| ·基本感官的综合 | 第93-94页 |
| ·超越与综合的感官——时间体验的建筑 | 第94-103页 |
| ·孤立而纯粹的时间体验 | 第94-97页 |
| ·将时间与空间相连的体验 | 第97-100页 |
| ·感官综合的沉淀——知觉和体验的记忆 | 第100-103页 |
| ·体验的建筑设计 | 第103-108页 |
| ·回到场所——体验的目的 | 第104-106页 |
| ·场所与知觉的会通 | 第106-108页 |
| ·建筑实例 | 第108-113页 |
| ·芬兰赫尔辛基当代博物馆——斯蒂文·霍尔 | 第108-110页 |
| ·MIT学生公寓——斯蒂文·霍尔 | 第110-11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3-116页 |
| 第5章 两种建筑现象学的综合比较 | 第116-125页 |
| ·从场所到知觉的纵向发展逻辑 | 第116-117页 |
| ·两种建筑现象学的横向比较 | 第117-122页 |
| ·哲学基础的比较 | 第117-118页 |
| ·建筑本体论的比较 | 第118-119页 |
| ·建筑设计方法论的比较 | 第119-122页 |
| ·两种建筑现象学的局限 | 第122-125页 |
| ·建筑现象学的整体局限 | 第122页 |
| ·建筑场所现象学的局限 | 第122-123页 |
| ·建筑知觉现象学的局限 | 第123-125页 |
| 结论:综合两种建筑现象学的设计方法论 | 第125-131页 |
| 致谢 | 第131-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2-13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