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1. 导论 | 第13-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本文使用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法经济学研究方法 | 第16页 |
·比较分析方法 | 第16-17页 |
·实证分析方法 | 第17页 |
·本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 第17-19页 |
2. 信托理财的法理分析 | 第19-36页 |
·信托的定义与基本要素 | 第19-24页 |
·信托的含义 | 第19-20页 |
·信托的成立要件 | 第20页 |
·信托的主要特征 | 第20-21页 |
·信托财产的权利属性 | 第21-24页 |
·信托理财的概念阐释 | 第24-28页 |
·信托理财的概念 | 第24-25页 |
·信托理财的成立与生效要件 | 第25-27页 |
·信托理财基本当事人的法律地位 | 第27-28页 |
·信托理财法律关系辨析 | 第28-30页 |
·信托理财是构筑在以财产为核心而形成一种的民事法律关系 | 第28-29页 |
·信托理财是一种金融活动中形成的法律关系 | 第29-30页 |
·信托理财是一种商事信托法律关系 | 第30页 |
·信托理财与相关概念比较 | 第30-36页 |
·信托理财与委托理财的概念比较 | 第30-31页 |
·信托理财与代理的概念比较 | 第31-33页 |
·信托理财与行纪的比较 | 第33-34页 |
·信托理财与居间的比较 | 第34-36页 |
3. 域外主要国家信托理财现状及法律规制 | 第36-43页 |
·域外主要国家的信托理财现状 | 第36-39页 |
·英国信托理财现状 | 第36-37页 |
·美国的信托理财现状 | 第37-38页 |
·日本的信托理财现状 | 第38-39页 |
·域外主要国家的信托理财法律规制 | 第39-43页 |
·英国的信托理财法律规制 | 第39-40页 |
·美国的信托理财法律规制 | 第40-41页 |
·日本的信托理财法律规制 | 第41-43页 |
4. 我国信托理财模式的实证分析 | 第43-46页 |
·以我国银行业信托理财产品为例的实证分析 | 第43-46页 |
·我国银行业信托理财产品的模式 | 第43-44页 |
·我国银行业信托理财产品的流程 | 第44-45页 |
·我国银行业信托理财产品的法律风险 | 第45-46页 |
5. 我国信托理财的实务困惑解析 | 第46-52页 |
·"保底条款"之法律效力分析 | 第46-49页 |
·"保底条款"概述 | 第46-47页 |
·"保底条款"的法律效力的学说之争 | 第47-49页 |
·"保底条款"之应对之策 | 第49页 |
·我国目前法制环境对信托理财的制约 | 第49-52页 |
·监管标准不同对信托理财构建的制约 | 第49-50页 |
·信托具体法规建设滞后 | 第50-52页 |
6. 我国信托理财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 第52-60页 |
·完善信托理财法律规制应考虑的因素 | 第52-55页 |
·应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最终目标 | 第52-53页 |
·应以多方监管的背景为思考格局 | 第53-54页 |
·应以构建信托理财法律机制为基础 | 第54-55页 |
·受托方风险管理模式的构建 | 第55-56页 |
·市场准入机制 | 第55-56页 |
·建立完善的事前信息披露制度 | 第56页 |
·信托理财的事中规制 | 第56-58页 |
·建立事中信息披露制度 | 第56-57页 |
·建立信赖义务制度 | 第57-58页 |
·信托理财的风险管理机制 | 第58-60页 |
·在金融机构中营造浓厚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 | 第58-59页 |
·完善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 | 第59页 |
·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 第59-60页 |
结束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