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序言 | 第7-13页 |
第一节 国家对犯罪预防、审判、惩治的绝对垄断 | 第7-9页 |
第二节 垄断的益处与弊端 | 第9-10页 |
第三节 市场机制介入的可能性与理论支撑 | 第10-11页 |
第四节 市场机制介入的红线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破案阶段的市场介入——悬赏破案 | 第13-21页 |
第一节 我国悬赏破案的历史与现状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域外悬赏破案的立法支持及实践 | 第15-19页 |
第三节 从个例到体系——我国犯罪侦查市场机制的制度化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诉讼阶段的市场介入——商业保释 | 第21-28页 |
第一节 保释制度的发展:从“人保”到“财保”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我国现行取保候审制度的弊端与不足 | 第22-24页 |
第三节 商业保释在美国的产生与发展 | 第24-26页 |
第四节 结合取保候审制度引入市场取保机制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惩治教育阶段的市场介入——民营监狱 | 第28-35页 |
第一节 我国狱政制度的发展及运营现状 | 第28-31页 |
第二节 民营监狱在西方的理论创新及司法实践 | 第31-33页 |
第三节 我国试行民营监狱的可能性与障碍 | 第33-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2页 |
后记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