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死刑中的适用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 | 第10-19页 |
第一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及定义 | 第10-12页 |
一、宽 | 第11页 |
二、严 | 第11页 |
三、宽与严的衡量标准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容 | 第12-14页 |
一、该严则严 | 第13页 |
二、当宽则宽 | 第13页 |
三、宽严并蓄 | 第13-14页 |
四、宽严有度 | 第14页 |
五、宽严审时 | 第14页 |
第三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历史渊源 | 第14-16页 |
一、先秦时期 | 第14-15页 |
二、晋、唐时期 | 第15页 |
三、明清时期 | 第15-16页 |
第四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提出的背景 | 第16-17页 |
一、对死刑适用的限制 | 第16页 |
二、对“严打”刑事政策的理性反思 | 第16-17页 |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 第17页 |
第五节 对海外“两极化”刑事政策的理解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定位 | 第19-23页 |
第一节 宽严相济是基本刑事政策 | 第19-20页 |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立法的影响 | 第20页 |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司法的影响 | 第20页 |
第二节 宽严相济与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关系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宽严相济与严打的关系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死刑 | 第23-32页 |
第一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死刑配置 | 第23-24页 |
一、限制死刑的适用范围 | 第23-24页 |
二、减少绝对确定的死刑规定 | 第24页 |
第二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死刑裁量 | 第24-27页 |
一、严格遵守《刑法》限制死刑的规定 | 第24-25页 |
二、认真贯彻少杀慎杀的死刑政策 | 第25页 |
三、扩大死刑缓期执行的适用 | 第25-26页 |
四、对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依法适用死刑 | 第26页 |
五、最高人民法院行使死刑复核权 | 第26-27页 |
第三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死刑审判中的适用 | 第27-30页 |
一、案件回顾 | 第27页 |
二、法院判决 | 第27页 |
三、对判决的反思 | 第27-30页 |
第四节 在死刑中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注意的问题 | 第30-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注释 | 第33-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