埕岛油田浅部地层特征及桩基适宜性分析
| 摘要 | 第5-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0 前言 | 第14-17页 |
| 0.1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0.2 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0.3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1 埕岛油田自然环境及开发现状 | 第17-24页 |
| 1.1 气温 | 第17页 |
| 1.2 降水 | 第17页 |
| 1.3 风 | 第17-18页 |
| 1.3.1 季风 | 第17-18页 |
| 1.3.2 大风 | 第18页 |
| 1.3.3 热带风暴 | 第18页 |
| 1.4 雾 | 第18-19页 |
| 1.5 海浪 | 第19-20页 |
| 1.5.1 波浪 | 第19页 |
| 1.5.2 潮汐与潮流 | 第19页 |
| 1.5.3 风暴潮 | 第19-20页 |
| 1.6 冰凌 | 第20-21页 |
| 1.7 地震 | 第21页 |
| 1.8 开发现状 | 第21-24页 |
| 1.8.1 早期开采 | 第21-22页 |
| 1.8.2 开采现状 | 第22-24页 |
| 2 研究区水深和浅地层现场调查 | 第24-32页 |
| 2.1 调查内容 | 第24-25页 |
| 2.2 导航定位 | 第25-26页 |
| 2.3 水深地形测量 | 第26-30页 |
| 2.4 浅地层剖面探测 | 第30-32页 |
| 3 埕岛油田水深现状 | 第32-35页 |
| 3.1 概述 | 第32页 |
| 3.2 研究区1999年水深 | 第32页 |
| 3.3 研究区现在水深 | 第32-34页 |
| 3.4 研究区冲淤环境分析 | 第34-35页 |
| 4 埕岛油田浅部地层结构特征 | 第35-48页 |
| 4.1. 地层单元的划分 | 第35页 |
| 4.2 地震单元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 第35-40页 |
| 4.3 区域浅地层声学特征分析 | 第40页 |
| 4.4 研究区浅地层结构分析 | 第40-48页 |
| 4.4.1 声阻抗反射界面特征 | 第40-41页 |
| 4.4.2 浅地层结构特征 | 第41-42页 |
| 4.4.3 垂向沉积特征 | 第42-46页 |
| 4.4.4 垂向沉积序列分层的讨论 | 第46-48页 |
| 5 研究区工程地质分区及桩基适宜性分析 | 第48-73页 |
| 5.1 工程地质分区及各区块主要特征 | 第48-50页 |
| 5.2 各区表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 第50-52页 |
| 5.3 研究区地层承载力特征及桩基适宜性分析 | 第52-70页 |
| 5.3.1 钻孔、平台及公式选取 | 第52-57页 |
| 5.3.2 各区的桩基适宜性 | 第57-70页 |
| 5.4 各区的桩基适宜性分析 | 第70-71页 |
| 5.4.1 Ⅰ区的桩基适宜性 | 第70页 |
| 5.4.2 Ⅱ区的桩基适宜性 | 第70页 |
| 5.4.3 Ⅲ区的桩基适宜性 | 第70-71页 |
| 5.4.4 Ⅳ区的桩基适宜性 | 第71页 |
| 5.4.5 Ⅴ区的桩基适宜性 | 第71页 |
| 5.5 适宜的平台类型及稳定性评价 | 第71-72页 |
| 5.5.1 座底式钻井平台的适宜性及稳定性评价 | 第71-72页 |
| 5.5.2 插桩式钻井平台的适宜性及稳定性评价 | 第72页 |
| 5.6 桩基适宜性分析时注意的问题 | 第72-73页 |
| 6 结论 | 第73-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个人简历 | 第81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