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实核桃川早1号、蜀玲光合生理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前言 | 第9-10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光合作用影响因子 | 第10-21页 |
·内因 | 第10-13页 |
·外因 | 第13-21页 |
·光合"午休"现象研究 | 第21页 |
·植物光能利用率研究 | 第21-23页 |
3 立题依据及其目的意义 | 第23-24页 |
4 材料与方法 | 第24-27页 |
·试验区概况 | 第24页 |
·试验材料 | 第24-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5页 |
·测定方法 | 第25-26页 |
·光合日变化的测定 | 第25页 |
·光响应曲线的测定 | 第25页 |
·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活性的测定 | 第25-26页 |
·数据处理 | 第26-27页 |
5 结果与分析 | 第27-41页 |
·环境温度及光合有效辐射特征 | 第27页 |
·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 第27-29页 |
·蒸腾速率日变化 | 第29-30页 |
·气孔导度日变化 | 第30-31页 |
·胞间CO_2浓度日变化 | 第31-32页 |
·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 | 第32-33页 |
·光能利用率日变化 | 第33页 |
·气孔限制值日变化 | 第33-34页 |
·光合生理因子间的关系 | 第34-38页 |
·川早1号光合生理因子分析 | 第34-36页 |
·蜀玲光合生理因子分析 | 第36-38页 |
·川早1号蜀玲净光合速率影响因子比较分析 | 第38页 |
·光响应曲线比较分析 | 第38-39页 |
·不同品种叶绿素含量和活性的比较 | 第39-41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41-46页 |
·川早1号、蜀玲光合日变化特征 | 第41-42页 |
·Pn变化特征 | 第41-42页 |
·Tr、Gs、WUE、LUE、Ls变化特征 | 第42页 |
·川早1号、蜀玲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因子 | 第42-44页 |
·川早1号、蜀玲光响应曲线 | 第44-45页 |
·川早1号、蜀玲叶绿素含量和活性 | 第45-46页 |
7 不足与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