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文教区规划论文

大学校园景观生态格局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引言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校园景观生态格局研究的研究综述第12-14页
        1.2.1 国内校园景观生态格局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2 国外校园景观生态格局研究进展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4-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页
        1.3.2 技术路线第14-16页
2 研究区概况第16-23页
    2.1 研究区的位置和范围第16-19页
    2.2 校园环境概括第19-23页
        2.2.1 山东轻工业学院第19-21页
        2.2.2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21-22页
        2.3.3 山东艺术学院第22-23页
3 校园景观指标的选取和评价第23-32页
    3.1 景观指标的选取第23-28页
        3.1.1 景观多样性指数第26页
        3.1.2 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第26页
        3.1.3 景观斑块破碎化指数第26-27页
        3.1.4 最大斑块指数第27页
        3.1.5 景观形状指数第27页
        3.1.6 斑块分维数第27-28页
    3.2 景观指标的评价第28-32页
        3.2.1 景观层次的分析第28-30页
        3.2.2 斑块类型层次的指数分析第30-32页
4 校园空间和形态结构景观评价第32-49页
    4.1 校园建筑评价第32-37页
        4.1.1 曲直相济第32-34页
        4.1.2 礼乐并置第34-36页
        4.1.3 青山碧水,凤笙和瑞第36-37页
    4.2 校园绿地评价第37-43页
        4.2.1 林中有园,园中有林第38-40页
        4.2.2 中央生态绿脉第40-42页
        4.2.3 依山而筑,临水而居第42-43页
    4.3 校园道路评价第43-46页
        4.3.1 山东轻工业学院第43-44页
        4.3.2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44-45页
        4.3.3 山东艺术学院第45-46页
    4.4 校园水体和景观小品评价第46-47页
    4.5 校园景观生态格局存在的问题第47-49页
5 校园景观生态格局优化对策第49-56页
    5.1 形成以“绿色”为指导思想的校园景观生态格局第49-53页
        5.1.1 “绿色校园”内涵第49-50页
        5.1.2 “绿色校园”景观生态格局第50-53页
    5.2 建设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结构的绿地环境第53-54页
    5.3 发展多样化的校园交往空间第54-56页
6 结论与讨论第56-58页
    6.1 结论第56页
    6.2 存在问题与展望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板柱—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下一篇:抽水蓄能电机抽水工况时进相运行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