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案情简介 | 第10-12页 |
第二章 争议焦点 | 第12-14页 |
2.1 《房地产求购确认书》的性质为何 | 第12页 |
2.2 第2.4条即禁止“跳单”条款是否无效 | 第12页 |
2.3 被告是否“利用”原告的信息构成“跳单”违约 | 第12-14页 |
第三章 法理分析 | 第14-26页 |
3.1 房产买卖居间合同的概念、类型、特征 | 第14-17页 |
3.1.1 房产买卖居间合同的概念 | 第14-15页 |
3.1.2 房产买卖居间合同的类型 | 第15页 |
3.1.3 房产买卖居间合同的特征 | 第15-17页 |
3.2 禁止“跳单”条款的效力分析 | 第17-20页 |
3.2.1 禁止“跳单”条款是格式条款 | 第17-18页 |
3.2.2 关于禁止“跳单”条款效力的几种观点 | 第18页 |
3.2.3 不同表述下的禁止跳单”条款效力不同 | 第18-20页 |
3.3 “跳单”违约行为的认定 | 第20-23页 |
3.3.1 “跳单”违约行为与居间报酬请求权的联系 | 第20-22页 |
3.3.2 “跳单”违约行为的认定标准 | 第22-23页 |
3.4 不同情况下居间人权利的保护 | 第23-26页 |
3.4.1 构成“跳单”时居间人享有居间报酬请求权 | 第24页 |
3.4.2 不构成“跳单”时居间人的必要费用请求权 | 第24-26页 |
第四章 研究结论 | 第26-30页 |
4.1 《房地产求购确认书》是合法有效的居间合同 | 第26页 |
4.2 本案中争议的禁止“跳单”条款合法有效 | 第26页 |
4.3 本案被告的行为不构成“跳单”违约 | 第26-27页 |
4.4 规范房产居间活动中“跳单”行为的建议 | 第27-30页 |
4.4.1 借鉴国外经验,进行专门立法 | 第27-28页 |
4.4.2 建立信息披露机制,严厉惩罚机制 | 第28页 |
4.4.3 推行统一范式的合同示范文本 | 第28页 |
4.4.4 建立MLS系统,推行独家代理 | 第28-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