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计异象进一步细分研究--来自沪深A股的经验证据
目录 | 第4-6页 |
CONTENTS | 第6-8页 |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3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24页 |
2.1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以及资本市场异象 | 第13-14页 |
2.2 应计异象 | 第14-22页 |
2.2.1 应计异象及其成分研究 | 第15页 |
2.2.2 应计异象与其他市场异象的关系 | 第15-16页 |
2.2.3 应计异象在不同市场上的比较 | 第16-17页 |
2.2.4 应计异象成因研究 | 第17-22页 |
2.3 文献评述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 第24-32页 |
3.1 概念界定 | 第24-27页 |
3.1.1 应计异象、现金流和会计应计 | 第24-25页 |
3.1.2 经营性、非经营性应计 | 第25-26页 |
3.1.3 操纵性、非操纵性应计 | 第26-27页 |
3.2 理论基础 | 第27-29页 |
3.2.1 投资增长理论 | 第27-28页 |
3.2.2 盈余管理理论(代理成本理论) | 第28-29页 |
3.3 提出研究假设 | 第29-32页 |
第四章 实证检验和分析 | 第32-55页 |
4.1 样本和数据 | 第32页 |
4.2 关键变量说明 | 第32-35页 |
4.3 描述性统计 | 第35-39页 |
4.3.1 应计利润和现金流 | 第35-36页 |
4.3.2 经营性、非经营性应计 | 第36-38页 |
4.3.3 操纵性、非操纵性应计 | 第38-39页 |
4.4 对假设H1的检验 | 第39-45页 |
4.5 对假设H2的检验 | 第45-49页 |
4.6 构建对冲投资组合 | 第49-55页 |
4.6.1 区分经营性、非经营性应计利润 | 第49-52页 |
4.6.2 区分操纵性、非操纵性应计利润 | 第52-55页 |
第五章 稳健性检验 | 第55-57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 | 第57-6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7页 |
6.2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57-58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58-60页 |
附表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