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9页 |
第二节 研究价值 | 第9-10页 |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仫佬族传统手工艺的历史与现状概述 | 第13-32页 |
第一节 仫佬族人口构成与族群构成 | 第13-19页 |
一、人类学分析 | 第13-15页 |
二、历史迁徙与定居 | 第15-16页 |
三、家庭基本构成 | 第16-17页 |
四、家族社团构成 | 第17-19页 |
第二节 仫佬族村寨分布与自然条件 | 第19-22页 |
一、村寨分布状况 | 第19-21页 |
二、地理与土壤、物种、植被条件 | 第21页 |
三、农时与气候条件 | 第21-22页 |
四、水源条件 | 第22页 |
第三节 仫佬族造物文化传统朔源 | 第22-29页 |
一、仫佬族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传统形态 | 第22-25页 |
二、手工艺主要传承方式 | 第25-26页 |
三、造物自然型材 | 第26-27页 |
四、造物合成型材 | 第27页 |
五、仫佬族传统语言、文字、图形记事的特点 | 第27-28页 |
六、近现代文明的影响因素 | 第28-29页 |
第四节 仫佬族传统手工艺产业现状 | 第29-32页 |
一、编结产业是旅游产品的主项 | 第29-30页 |
二、刺绣与拼布手工艺品是最具特色的产品 | 第30页 |
三、特色食品是仫佬族最畅销的民族土特产品 | 第30-31页 |
四、传统手工艺流失状况 | 第31-32页 |
第二章 仫佬族生活方式与传统手工艺 | 第32-69页 |
第一节 仫佬族传统衣着方式与服饰工艺 | 第32-46页 |
一、男装 | 第33-36页 |
二、女装 | 第36-41页 |
三、老人装 | 第41-42页 |
四、童装 | 第42-44页 |
五、佩饰 | 第44-46页 |
第二节 仫佬族传统居住方式与民居营造工艺 | 第46-56页 |
一、村落 | 第46-48页 |
二、院场 | 第48-49页 |
三、居所 | 第49-54页 |
四、畜栏 | 第54页 |
五、寺庙 | 第54-55页 |
六、水源 | 第55页 |
七、其它 | 第55-56页 |
第三节 仫佬族传统饮食方式与餐饮具及食材、菜式烹饪工艺 | 第56-67页 |
一、主食 | 第57-58页 |
二、特色食品 | 第58-62页 |
三、食具 | 第62页 |
四、饮具 | 第62-65页 |
五、厨具 | 第65-67页 |
第四节 仫佬族传统出行方式及用具建造工艺 | 第67-69页 |
一、脚力 | 第67页 |
二、船 | 第67页 |
三、桥 | 第67-68页 |
四、挑具 | 第68-69页 |
第三章 仫佬族生产方式与传统手工艺 | 第69-100页 |
第一节 仫佬族传统农耕与农具 | 第69-72页 |
一、耕垦 | 第69-70页 |
二、灌溉 | 第70页 |
三、植管 | 第70-71页 |
四、收割 | 第71页 |
五、加工 | 第71-72页 |
第二节 仫佬族传统编织、刺绣工艺与工具 | 第72-85页 |
一、棉织 | 第72-74页 |
二、刺绣 | 第74-76页 |
三、印染 | 第76-78页 |
四、草编 | 第78-80页 |
五、竹编 | 第80-85页 |
第三节 仫佬族传统木作工艺与工具 | 第85-89页 |
一、建筑构建 | 第85-87页 |
二、家具 | 第87-88页 |
三、杂什木作 | 第88-89页 |
第四节 仫佬族传统烧造工艺与工具 | 第89-93页 |
一、土陶 | 第89-91页 |
二、金属锻造 | 第91-93页 |
第五节 仫佬族传统类食品加工工艺与工具 | 第93-95页 |
一、榨油工具 | 第93页 |
二、米、面制品工具 | 第93-95页 |
三、腌制 | 第95页 |
第六节 仫佬族传统酿造工艺与工具 | 第95-97页 |
一、米酒 | 第95-96页 |
二、果酒 | 第96-97页 |
三、酱 | 第97页 |
第七节 仫佬族传统石作工艺与工具 | 第97-100页 |
一、石材选料 | 第97-98页 |
二、石质生活用具 | 第98-99页 |
三、石质建筑构件 | 第99-100页 |
第四章 仫佬族礼俗宗教与传统手工艺 | 第100-112页 |
第一节 仫佬族传统诸神造像与手工艺 | 第100-101页 |
一、仫佬族传统诸神类型 | 第100页 |
二、诸神造像工艺 | 第100-101页 |
第二节 仫佬族传统神职祭司用具与手工艺 | 第101-103页 |
一、日常法器 | 第101-102页 |
二、专用服饰 | 第102-103页 |
第三节 仫佬族传统婚礼与手工艺 | 第103-105页 |
一、仫佬族传统婚俗 | 第103页 |
二、婚礼行序 | 第103-104页 |
三、婚礼服饰 | 第104-105页 |
四、婚礼道具 | 第105页 |
第四节 仫佬族传统丧事与手工艺 | 第105-107页 |
一、敛事仪式 | 第105-106页 |
二、寿材 | 第106页 |
三、丧仪用器 | 第106页 |
四、丧事行游道具 | 第106-107页 |
第五节 仫佬族传统祈福与祭祀活动与手工艺 | 第107-112页 |
一、民间祈福活动 | 第107-108页 |
二、仫佬族传统祭祀与手工艺 | 第108-112页 |
第五章 仫佬族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发展 | 第112-120页 |
第一节 仫佬族传统手工艺产业与文化保护现状 | 第112-115页 |
一、仫佬族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环境 | 第112-113页 |
二、仫佬族传统手工艺品生产与经营状况 | 第113-114页 |
三、仫佬族传统手工艺品人才培养与技艺的传承和创新人才培养 | 第114-115页 |
四、仫佬族传统手工艺品行业管理与建设状况 | 第115页 |
五、政策法规的保护与激励状况 | 第115页 |
第二节 仫佬族传统手工艺品传承与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115-117页 |
一、法律保护缺乏操作性,政策保护缺位 | 第115-116页 |
二、技艺传习难度大,传统工艺企业基础薄弱 | 第116页 |
三、生产效率低,产品不适应需求 | 第116页 |
四、市场意识薄弱,经营模式落后,生产与经营无序混乱 | 第116页 |
五、管理与保护机制不健全 | 第116-117页 |
第三节 仫佬族传统手工艺品发展对策 | 第117-120页 |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 第117页 |
二、提升传统手工艺术艺术水准和现代产业化标准 | 第117-118页 |
三、传统手工艺品走入生活,走市场化发展之路 | 第118页 |
四、培养创新型工艺人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 第118-119页 |
五、联合旅游业,发展手工艺旅游文化产品 | 第119-120页 |
结论 | 第120-122页 |
附录 1:考察路线图 | 第122-123页 |
附录 2:仫佬族传统手工艺制品图谱大系 | 第123-127页 |
附录 3:主要参考 | 第127-129页 |
作者简介 | 第129-130页 |
后记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