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正交异性桥面板的发展历程 | 第10-13页 |
1.2 正交异性桥面板的疲劳问题 | 第13-18页 |
1.3 正交异性桥面板疲劳寿命评估方法 | 第18-22页 |
1.3.1 基于S-N曲线的疲劳评估方法 | 第19-20页 |
1.3.2 基于断裂力学的疲劳评估方法 | 第20-21页 |
1.3.3 基于损伤力学的疲劳评估方法 | 第21页 |
1.3.4 基于可靠度理论的疲劳评估方法 | 第21-22页 |
1.4 热点应力法的优势及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1.5 工程背景 | 第24-25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热点应力法疲劳评估的基本理论 | 第26-36页 |
2.1 热点应力的概念与热点应力法的分析参数 | 第26-27页 |
2.1.1 名义应力、热点应力与缺口应力 | 第26-27页 |
2.1.2 热点应力法疲劳分析参数 | 第27页 |
2.2 表面外推法与热点应力计算 | 第27-31页 |
2.2.1 表面外推法 | 第27-29页 |
2.2.2 考虑应力梯度影响的等效热点应力 | 第29-30页 |
2.2.3 轮迹横向分布对疲劳应力幅的影响 | 第30-31页 |
2.2.4 冲击系数对疲劳应力幅的影响 | 第31页 |
2.3 热点应力法的疲劳强度准则与寿命预测 | 第31-34页 |
2.3.1 热点应力法疲劳强度准则 | 第31-33页 |
2.3.2 热点应力法疲劳寿命预测 | 第33-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正交异性桥面板焊接细节热点应力与疲劳寿命 | 第36-54页 |
3.1 有限元建模与疲劳车辆模型 | 第36-39页 |
3.1.1 有限元模型 | 第36-37页 |
3.1.2 疲劳车辆模型与加载方式 | 第37-39页 |
3.2 焊接结构热点应力有限元计算方法 | 第39-45页 |
3.2.1 热点应力分析的有限元建模理论 | 第39页 |
3.2.2 热点应力的有限元计算方法研究 | 第39-45页 |
3.3 钢箱梁横隔板-U肋焊接接头疲劳应力特征与寿命预测 | 第45-48页 |
3.3.1 横隔板-U肋焊接接头疲劳热点应力分析 | 第45-47页 |
3.3.2 横隔板-U肋焊接接头疲劳寿命预测 | 第47-48页 |
3.4 面板与U肋及横隔板焊接接头疲劳应力特征与寿命预测 | 第48-52页 |
3.4.1 面板-U肋焊接接头疲劳热点应力分析 | 第48-50页 |
3.4.2 面板-横隔板焊接接头疲劳应力分析 | 第50-52页 |
3.4.3 面板-U肋及面板-横隔板连接焊缝疲劳寿命预测 | 第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正交异性钢箱梁横隔板疲劳开裂分析与加固 | 第54-74页 |
4.1 正交异性桥面板疲劳加固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 第54-58页 |
4.1.1 正交异性桥面板加固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 第54页 |
4.1.2 正交异性桥面板加固的常见方法 | 第54-58页 |
4.2 依托工程悬索桥桥钢箱梁疲劳病害与分析 | 第58-62页 |
4.3 钢箱梁横隔板弧形缺口疲劳开裂分析 | 第62-66页 |
4.3.1 弧形缺口疲劳应力特征分析 | 第62-65页 |
4.3.2 横隔板过焊孔关键细节疲劳寿命分析 | 第65-66页 |
4.4 钢箱梁横隔板弧形缺口疲劳裂纹加固方法 | 第66-69页 |
4.4.1 三种横隔板弧形缺口裂纹加固方案的提出 | 第66-67页 |
4.4.2 横隔板疲劳裂纹加固方案的比较研究 | 第67-69页 |
4.5 横隔板过焊孔弧形缺口形式的优化 | 第69-73页 |
4.5.1 国内外横隔板弧形缺口形式的比较 | 第69-71页 |
4.5.2 刚性横隔板缺口形式的优化 | 第71-7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附录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