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追缴视野下的赃款赃物实体法问题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9-13页
第1章 赃款赃物刑事追缴制度概述第13-21页
    1.1 赃款赃物刑事追缴的概念与含义第13-15页
        1.1.1 赃款赃物的概念与含义第13-14页
        1.1.2 刑事追缴的概念与含义第14页
        1.1.3 刑事追缴与相关措施的区别第14-15页
    1.2 赃款赃物刑事追缴的立法沿革第15-17页
        1.2.1 1953年《关于追缴与处理赃物问题的复函》第15页
        1.2.2 1958年《关于不知情的买主买得的赃物应如何处理问题的复函》第15-16页
        1.2.3 2011年《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6-17页
        1.2.4 2014年《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7页
    1.3 赃款赃物刑事追缴的性质第17-21页
        1.3.1 刑事追缴法律性质的不同观点第17-18页
        1.3.2 本文的立场:刑罚与保安处分之外的独立措施第18-21页
第2章 赃款赃物成立范围的疑难问题第21-29页
    2.1 赃款赃物来源的确定第21-22页
        2.1.1 赃款赃物来源理论界观点第21页
        2.1.2 本文的立场:赃款赃物来源行为必须具备犯罪性第21-22页
    2.2 赃款赃物的存在方式第22-23页
        2.2.1 限于有形物的主张第22页
        2.2.2 本文的见解:除有形物外,具备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无形物也属于赃款赃物的存在方式第22-23页
    2.3 赃款赃物是否应扣除成本第23-29页
        2.3.1 刑事犯罪成本应否在赃款赃物中予以扣除的观点第23-24页
        2.3.2 本文的立场:符合社会公众价值认定并已交付被害人实际占有的犯罪成本应予以扣除第24-29页
第3章 赃款赃物善意取得甄别疑难问题第29-37页
    3.1 我国对赃款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的立场第29-32页
        3.1.1 我国适用善意取得的立场第29-30页
        3.1.2 我国不适用善意取得的立场第30-32页
    3.2 理论上对赃款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的见解分歧第32-33页
        3.2.1 赃款赃物不适用善意取得的见解第32页
        3.2.2 赃款赃物适用善意取得的见解第32-33页
    3.3 本文的立场:严格有条件承认赃款赃物的善意取得第33-37页
        3.3.1 必须合理保护原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第33-34页
        3.3.2 重视特定物对原权利人的特殊意义第34-37页
第4章 涉案赃款赃物追缴制度的实体法完善第37-47页
    4.1 域外刑事涉案赃物追缴制度的启示与借鉴第37-38页
        4.1.1 域外刑事涉案赃物追缴制度相关立法第37页
        4.1.2 大陆法系国家刑事涉案赃物追缴的立法例第37页
        4.1.3 英美法系国家刑事涉案赃物追缴的立法例第37-38页
        4.1.4 启示第38页
    4.2 涉案赃款赃物追缴制度的立法完善第38-42页
        4.2.1 界定赃款赃物的范围第38-39页
        4.2.2 甄别赃款赃物的形态变化第39-40页
        4.2.3 明确赃款赃物的计算方法第40-41页
        4.2.4 明确赃款赃物的追缴与善意取得的界限第41-42页
    4.3 涉案赃款赃物追缴制度的完善与构建第42-47页
        4.3.1 保护立场上:落实保护被害人原则第43-44页
        4.3.2 确认方式上:司法最终确认原则第44-45页
        4.3.3 实现措施上:追缴与退赔并重适用第45-47页
结语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53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萨提亚治疗模式在失独老人与孙辈关系调适中的应用研究--以南京市Z失独家庭为例
下一篇:刑事强制医疗执行程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