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9页 |
1.2.1 统计分析的方法 | 第9页 |
1.2.2 比较分析的方法 | 第9页 |
1.2.3 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 论文的结构 | 第11-13页 |
2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3-18页 |
2.1 应收账款 | 第13-14页 |
2.1.1 应收账款的概念 | 第13页 |
2.1.2 应收账款的特征 | 第13-14页 |
2.2 坏账与呆账 | 第14页 |
2.3 账龄分析 | 第14-15页 |
2.4 应收账款管理政策即信用管理政策 | 第15-17页 |
2.4.1 应收账款政策的概念 | 第15页 |
2.4.2 应收账款政策的目标 | 第15页 |
2.4.3 应收账款政策包含内容 | 第15-17页 |
2.5 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理论 | 第17页 |
2.6 融资顺序理论 | 第17-18页 |
3 PM建筑集团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8-34页 |
3.1 PM建筑集团概述 | 第18-20页 |
3.2 PM建筑集团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 | 第20-21页 |
3.2.1 市场因素 | 第20页 |
3.2.2 产品因素 | 第20页 |
3.2.3 企业制度因素 | 第20-21页 |
3.3 应收账款对PM建筑集团的影响 | 第21-22页 |
3.3.1 积极影响 | 第21页 |
3.3.2 消极影响 | 第21-22页 |
3.4 PM建筑集团应收账款质量分析 | 第22-29页 |
3.4.1 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分析 | 第23-24页 |
3.4.2 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重分析 | 第24-26页 |
3.4.3 应收账款的增长速度分析 | 第26-27页 |
3.4.4 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 | 第27-28页 |
3.4.5 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分析 | 第28-29页 |
3.4.6 PM建筑集团质量分析结论 | 第29页 |
3.5 PM建筑集团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 | 第29-34页 |
3.5.1 没有应收账款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闭环管理体系 | 第29-30页 |
3.5.2 缺乏完善的应收账款内控制度 | 第30-31页 |
3.5.3 应收账款的会计分析没有与企业经营结合 | 第31-33页 |
3.5.4 应收账款管理的方式守旧 | 第33-34页 |
4 PM建筑集团应收账款管理改进措施 | 第34-52页 |
4.1 建立应收账款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闭环管理体系 | 第34-38页 |
4.1.1 事前管理 | 第34-37页 |
4.1.2 事中跟踪 | 第37页 |
4.1.3 事后管理 | 第37-38页 |
4.2 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内控制度 | 第38-44页 |
4.2.1 PM建筑集团内控制度基本目标 | 第39页 |
4.2.2 PM建筑集团内控制度设计原则 | 第39-40页 |
4.2.3 PM建筑集团内控制度内容 | 第40-44页 |
4.3 应收账款的会计分析与企业经营结合 | 第44-45页 |
4.3.1 应收账款会计分析常态化 | 第44页 |
4.3.2 应收账款会计分析精细化 | 第44页 |
4.3.3 应收账款会计分析实用化 | 第44页 |
4.3.4 建立科学的坏账准备金制度 | 第44-45页 |
4.4 创新应收账款的管理方式 | 第45-52页 |
4.4.1 转移出售自身应收账款 | 第45-46页 |
4.4.2 将应收账款进行资本化处理 | 第46-52页 |
5 结论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