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垄沟栽培的研究 | 第12-13页 |
·垄沟栽培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 第12页 |
·垄沟栽培对地温的影响 | 第12-13页 |
·垄沟栽培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第13页 |
·秸秆覆盖研究 | 第13-15页 |
·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 第13-14页 |
·秸秆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 第14页 |
·秸秆覆盖对土壤微生物、养分的影响 | 第14页 |
·秸秆覆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第14页 |
·秸秆覆盖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4-15页 |
·控水栽培的研究 | 第15页 |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栽培模式及施氮对冬小麦-夏玉米体系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17-2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8-19页 |
·试验区概况 | 第18页 |
·田间试验设计与管理 | 第18页 |
·取样和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分析方法 | 第1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9-23页 |
·长期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量对夏玉米-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19-21页 |
·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量对玉米和小麦的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21-23页 |
·讨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对玉米-小麦轮作体系土壤肥力及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 第25-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页 |
·试验区概况 | 第26页 |
·田间试验设计与管理 | 第26页 |
·取样和分析方法 | 第26页 |
·数据处理 | 第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1页 |
·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量对耕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影响 | 第26-27页 |
·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 | 第27页 |
·不同施氮量对土壤残留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量对残留硝态氮在土壤剖面分布的影响 | 第28-31页 |
第四章 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量对半旱地夏玉米-冬小麦氮素累积、分配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 第31-3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页 |
·试验区概况 | 第32页 |
·田间试验设计与管理 | 第32页 |
·取样和分析方法 | 第32页 |
·数据处理 | 第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7页 |
·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量对夏玉米-冬小麦氮素累积量的影响 | 第32-34页 |
·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量对夏玉米-冬小麦成熟期不同器官氮素分配的影响 | 第34-36页 |
·开花后冬小麦各营养器官贮存氮素向籽粒的转运 | 第36-37页 |
·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量对夏玉米-冬小麦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 第37页 |
·讨论 | 第37-3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