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1 我国建筑工业化的推进 | 第13页 |
1.1.2 BIM技术的兴起 | 第13-14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1.3.1 研究的基本概念与范畴 | 第15-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3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4 研究方法、路线及创新点 | 第17-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4.2 研究路线 | 第19-20页 |
1.4.3 研究创新点 | 第20页 |
1.5 小结 | 第20-21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及其研究 | 第21-46页 |
2.1 BIM技术概述 | 第21-25页 |
2.1.1 BIM技术的概念 | 第21-22页 |
2.1.2 BIM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22-24页 |
2.1.3 BIM技术的特点 | 第24-25页 |
2.2 BIM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 第25-28页 |
2.2.1 国外BIM技术现状 | 第25-27页 |
2.2.2 国内BIM技术现状 | 第27-28页 |
2.2.3 小结 | 第28页 |
2.3 BIM软件研究分析 | 第28-33页 |
2.3.1 BIM工具层次 | 第29-30页 |
2.3.2 BIM平台层次 | 第30-32页 |
2.3.3 BIM环境层次 | 第32-33页 |
2.4 建筑工业化概述 | 第33-41页 |
2.4.1 建筑工业化的定义 | 第33-34页 |
2.4.2 建筑工业化发展历程 | 第34-36页 |
2.4.3 建筑工业化在国内外的现状研究 | 第36-40页 |
2.4.4 发达国家对我国的启示 | 第40-41页 |
2.5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 第41-44页 |
2.5.1 环境性因素 | 第41-42页 |
2.5.2 技术性因素 | 第42-44页 |
2.6 小结 | 第44-46页 |
第3章 BIM技术在PC住宅建筑中的应用框架 | 第46-65页 |
3.1 BIM技术在建筑工业化项目中应用的问卷调查 | 第46-49页 |
3.1.1 问卷设计 | 第46页 |
3.1.2 问卷调查概况 | 第46-47页 |
3.1.3 问卷调查分析 | 第47-49页 |
3.2 BIM技术在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思路 | 第49-51页 |
3.2.1 建筑产业链的整合 | 第49页 |
3.2.2 部品标准体系的建立 | 第49-50页 |
3.2.3 合作模式协同度的提高 | 第50-51页 |
3.2.4 构件生产工厂化 | 第51页 |
3.2.5 施工机械化 | 第51页 |
3.3 具体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51-52页 |
3.4 BIM技术在PC住宅建筑中不同阶段的应用框架 | 第52-63页 |
3.4.1 应用框架的提出 | 第52-53页 |
3.4.2 方案设计阶段 | 第53-59页 |
3.4.3 深化设计阶段 | 第59-60页 |
3.4.4 构件生产阶段 | 第60-63页 |
3.4.5 建造施工阶段 | 第63页 |
3.4.6 运营维护阶段 | 第63页 |
3.5 小结 | 第63-65页 |
第4章 BIM技术在成都地区某PC住宅项目中的应用实践 | 第65-99页 |
4.1 项目概况 | 第65-73页 |
4.1.1 项目背景 | 第65-66页 |
4.1.2 方案介绍 | 第66-73页 |
4.2 合作模式 | 第73-75页 |
4.2.1 项目层次 | 第73-75页 |
4.2.2 专业层次 | 第75页 |
4.3 方案设计 | 第75-85页 |
4.3.1 建筑空间设计 | 第75-76页 |
4.3.2 结构抗震分析 | 第76-78页 |
4.3.3 预制构件拆分设计 | 第78-82页 |
4.3.4 建立模型数据库 | 第82-83页 |
4.3.5 碰撞检测 | 第83-85页 |
4.4 深化设计 | 第85-95页 |
4.4.1 预制构件优化 | 第85-87页 |
4.4.2 钢筋配置 | 第87-91页 |
4.4.3 构件碰撞检测 | 第91-92页 |
4.4.4 工程量统计 | 第92-94页 |
4.4.5 施工模拟 | 第94-95页 |
4.5 图纸生成 | 第95-97页 |
4.6 构件生产 | 第97-98页 |
4.6.1 构件信息追踪 | 第97-98页 |
4.6.2 构件生产自动化 | 第98页 |
4.7 小结 | 第98-99页 |
第5章 BIM技术在PC住宅项目应用中的总结分析 | 第99-106页 |
5.1 BIM技术在PC住宅项目应用中的价值 | 第99-101页 |
5.1.1 可持续设计分析 | 第99页 |
5.1.2 辅助实现高精度设计 | 第99-100页 |
5.1.3 提高项目信息耦合度 | 第100页 |
5.1.4 辅助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 第100-101页 |
5.2 BIM技术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 | 第101-102页 |
5.2.1 软件之间交互性较差 | 第101页 |
5.2.2 软件与国内制图标准的冲突 | 第101-102页 |
5.2.3 信息管理自动化不高 | 第102页 |
5.3 问题成因分析 | 第102-105页 |
5.3.1 软件之间数据格式不同 | 第102-103页 |
5.3.2 国内BIM软件配套不完善 | 第103-105页 |
5.3.3 信息管理意识不强 | 第105页 |
5.3.4 国家BIM标准缺失 | 第105页 |
5.4 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6-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2页 |
附录1 | 第112-11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