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7-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第14-16页 |
1.4 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 | 第17-29页 |
2.1 银行盈利能力概念的界定 | 第17页 |
2.2 银行盈利能力的评价标准 | 第17-20页 |
2.3 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2.4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 第22-27页 |
2.5 非财务分析体系 | 第27-29页 |
第三章 长安银行盈利能力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29-36页 |
3.1 长安银行盈利能力现状分析 | 第29-32页 |
3.1.1 资产负债规模分析 | 第29页 |
3.1.2 资本结构分析 | 第29-30页 |
3.1.3 盈利性指标分析 | 第30-31页 |
3.1.4 收入结构分析 | 第31-32页 |
3.1.5 费用控制水平分析 | 第32页 |
3.2 长安银行与同类城市商业银行的比较 | 第32-34页 |
3.2.1 资本、资产规模的比较 | 第33页 |
3.2.2 盈利性指标的比较 | 第33-34页 |
3.3 影响长安银行盈利能力的因素分析 | 第34-36页 |
3.3.1 收入结构较为单一 | 第34-35页 |
3.3.2 资本、资产规模总体较小 | 第35页 |
3.3.3 费用控制水平低下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基于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长安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 第36-57页 |
4.1 传统的杜邦财务分析下长安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 第36-46页 |
4.1.1 净资产收益率分析 | 第37-39页 |
4.1.2 主营业务利润率分析 | 第39-41页 |
4.1.3 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 第41-43页 |
4.1.4 权益乘数分析 | 第43-46页 |
4.2 改进的杜邦财务分析下长安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 第46-52页 |
4.2.1 改进的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公式 | 第48-50页 |
4.2.2 改进的财务分析体系的基本框架 | 第50-51页 |
4.2.3 权益净利率的驱动因素分解 | 第51页 |
4.2.4 杠杆贡献率的分析 | 第51-52页 |
4.3 传统杜邦分析体系与改进杜邦分析体系分析比较 | 第52-53页 |
4.4 长安银行盈利能力持续性分析 | 第53-55页 |
4.4.1 资本充足率分析 | 第53页 |
4.4.2 不良贷款率分析 | 第53-54页 |
4.4.3 拨备覆盖率分析 | 第54页 |
4.4.4 成本收入比分析 | 第54-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长安银行盈利能力提升的建议 | 第57-63页 |
5.1 扩大资本筹集渠道、降低经营成本 | 第57-58页 |
5.1.1 发行债务性资本 | 第57页 |
5.1.2 降低经营成本 | 第57-58页 |
5.2 拓宽收入来源、扩大非利差收入占比 | 第58-59页 |
5.2.1 积极发展融资业务以及理财业务 | 第58页 |
5.2.2 大力拓展个人零售业务、增加个人金融业务的种类 | 第58-59页 |
5.2.3 加大中间业务的发展 | 第59页 |
5.3 加大业务创新力度 | 第59-60页 |
5.3.1 进行资产业务创新 | 第59页 |
5.3.2 加大金融IT的投入 | 第59-60页 |
5.3.3 进行负债融资的多元化 | 第60页 |
5.4 加强风险控制、提高信贷投放的综合效益 | 第60-61页 |
5.4.1 建立科学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 第60-61页 |
5.4.2 运用有效的手段加强贷前审查 | 第61页 |
5.4.3 完善不良贷款的核销制度 | 第61页 |
5.4.4 优化信贷结构 | 第61页 |
5.5 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 第61-63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