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宽频带多极化的跟踪天线及馈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设计指标要求 | 第12-13页 |
1.4 论文工作安排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反射面天线分析 | 第15-31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旋转抛物面天线理论 | 第15-19页 |
2.2.1 几何关系 | 第15-17页 |
2.2.2 旋转抛物面的效率和增益 | 第17-19页 |
2.3 PO法计算旋转抛物面天线 | 第19-24页 |
2.3.1 引言 | 第19-20页 |
2.3.2 理论及公式推导 | 第20-24页 |
2.3.3 计算误差分析 | 第24页 |
2.4 馈源偏焦分析 | 第24-30页 |
2.4.1 引言 | 第24-25页 |
2.4.2 纵向偏焦分析 | 第25-28页 |
2.4.3 横向偏焦分析 | 第28-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对数周期天线(LPDA)的理论与仿真设计 | 第31-46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对数周期偶极天线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 | 第31-34页 |
3.2.1 LPDA天线的结构尺寸关系 | 第31-33页 |
3.2.2 LPDA天线的工作机理 | 第33-34页 |
3.3 PLPDA天线的仿真设计 | 第34-41页 |
3.3.1 结构尺寸的理论计算 | 第34-35页 |
3.3.2 张角和比例因子对方向图的影响 | 第35-38页 |
3.3.3 驻波及方向图仿真结果 | 第38-41页 |
3.4 天线等效相位中心的计算 | 第41-44页 |
3.4.1 等效相位中心的概念 | 第41页 |
3.4.2 天线相位中心的计算方法 | 第41-44页 |
3.5 对数周期天线的相位中心分布 | 第44-4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宽带跟踪天线的设计与仿真 | 第46-66页 |
4.1 比幅波束方案设计 | 第46-47页 |
4.2 反射面设计 | 第47页 |
4.3 馈源的设计与仿真 | 第47-56页 |
4.3.1 馈源结构设计 | 第47-50页 |
4.3.2 馈源激励幅相设计 | 第50-52页 |
4.3.3 馈源建模仿真 | 第52-56页 |
4.4 馈源馈电幅相的容差分析 | 第56-59页 |
4.5 馈源馈电结构设计 | 第59-62页 |
4.6 宽带跟踪天线反射面与馈源的联合仿真 | 第62-6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宽带跟踪天线的加工与实测 | 第66-74页 |
5.1 天线加工与安装测试 | 第66页 |
5.2 驻波系数实测 | 第66-68页 |
5.2.1 单元驻波测试结果 | 第66-67页 |
5.2.2 组阵测试 | 第67-68页 |
5.3 馈源方向图实测 | 第68-70页 |
5.3.1 馈源方向图测试 | 第68-69页 |
5.3.2 实测结果误差分析 | 第69-70页 |
5.4 次级方向图实测 | 第70-73页 |
5.4.1 次级方向图测试结果 | 第70-72页 |
5.4.2 实测结果误差分析 | 第72-7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