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6页 |
1.2.1 国外混凝土搅拌站及袋式除尘技术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2 国内混凝土搅拌站及袋式除尘技术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2.3 国内外气固两相流理论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研究的意义 | 第18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2 混凝土搅拌站及基本理论研究 | 第19-39页 |
2.1 混凝土搅拌站基础研究 | 第19-25页 |
2.1.1 混凝土搅拌站的分类 | 第19-22页 |
2.1.2 混凝土搅拌站的结构 | 第22-24页 |
2.1.3 混凝土搅拌站的工艺流程 | 第24-25页 |
2.2 混凝土搅拌站除尘系统研究 | 第25-32页 |
2.2.1 搅拌站粉尘来源 | 第25-27页 |
2.2.2 混凝土搅拌站粉尘性质分析 | 第27-29页 |
2.2.3 搅拌站的除尘系统 | 第29-32页 |
2.3 气固两相流的理论研究 | 第32-34页 |
2.3.1 气固两相流的理论基础 | 第32-33页 |
2.3.2 基础理论分析应用 | 第33-34页 |
2.4 Fluent软件平台及其在除尘技术方面的应用 | 第34-37页 |
2.4.1 Fluent软件平台 | 第34-35页 |
2.4.2 Fluent软件在除尘技术方面的应用 | 第35-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3 气固两相流的求解研究 | 第39-51页 |
3.1 建立混合气体的数学物理模型 | 第39-43页 |
3.1.1 连续相物理数学模型 | 第39-41页 |
3.1.2 离散相物理数学模型 | 第41-43页 |
3.2 控制方程的处理及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43-47页 |
3.2.1 连续相控制方程的离散化处理 | 第43-45页 |
3.2.2 离散相控制方程的离散化处理 | 第45-46页 |
3.2.3 设置软件求解边界条件 | 第46-47页 |
3.3 建立研究对象的几何模型 | 第47-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4 模拟结果及分析研究 | 第51-67页 |
4.1 粉尘颗粒运动轨迹的模拟 | 第51-53页 |
4.2 袋式除尘器进风时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 | 第53-61页 |
4.2.1 袋式除尘器内部流场迭代计算 | 第53-56页 |
4.2.2 计算结果 | 第56-61页 |
4.2.3 计算结果与工况对比分析 | 第61页 |
4.3 袋式除尘器脉冲管气流分配模拟 | 第61-65页 |
4.3.1 模拟过程 | 第61-64页 |
4.3.2 结果分析 | 第64-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5 混凝土搅拌站除尘系统优化 | 第67-75页 |
5.1 工程概况分析 | 第67-68页 |
5.1.1 工程存在问题分析 | 第67页 |
5.1.2 工程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第67-68页 |
5.2 除尘装置改进设计 | 第68-73页 |
5.2.1 除尘系统整体改进 | 第68-70页 |
5.2.2 袋式除尘器的改进设计 | 第70-7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结论 | 第75-76页 |
6.2 展望 | 第76-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