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错觉在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的动态 | 第10-15页 |
1.3.1 国外研究的动态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研究的动态 | 第12-15页 |
1.4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4.1 研究的内容 | 第15页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视错觉与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 第17-25页 |
2.1 视错觉的界定 | 第17页 |
2.2 视错觉的原理 | 第17-18页 |
2.3 视错觉的影响因素 | 第18-20页 |
2.3.1 导致视错觉产生的外部因素 | 第18-19页 |
2.3.2 导致视错觉产生的内部因素 | 第19-20页 |
2.4 视错觉的类型 | 第20-24页 |
2.4.1 平面视错觉 | 第20-23页 |
2.4.2 立体视错觉 | 第23-24页 |
2.4.3 色彩视错觉 | 第24页 |
2.5 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公共空间视错觉景观设计的理论依据 | 第25-31页 |
3.1 环境行为心理学 | 第25-26页 |
3.1.1 环境行为心理学的含义 | 第25页 |
3.1.2 环境行为心理学的目标 | 第25页 |
3.1.3 环境行为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3.2 景观生态学 | 第26-27页 |
3.2.1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 第26页 |
3.2.2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 第26页 |
3.2.3 景观生态学的意义 | 第26-27页 |
3.3 格式塔心理学 | 第27-30页 |
3.3.1 格式塔心理学五项原则 | 第27-30页 |
3.4 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视错觉在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应用的方法 | 第31-51页 |
4.1 空间视错觉 | 第31-38页 |
4.1.1 空间对比视错觉 | 第33页 |
4.1.2 空间透视视错觉 | 第33-34页 |
4.1.3 空间矛盾视错觉 | 第34页 |
4.1.4 空间渗透视错觉 | 第34-36页 |
4.1.5 空间延展 | 第36-38页 |
4.2 光影视错觉 | 第38-39页 |
4.3 色彩视错觉 | 第39-41页 |
4.4 材质肌理视错觉 | 第41-44页 |
4.5 解构视错觉 | 第44-45页 |
4.6 立体绘画视错觉 | 第45-47页 |
4.6.1 增添趣味 | 第46-47页 |
4.7 意境联想视错觉 | 第47-50页 |
4.7.1 制造意境 | 第49-50页 |
4.8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附件 | 第54-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