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ST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2-29页 |
1.1 电化学传感器 | 第12-15页 |
1.1.1 电化学传感器的原理 | 第12-13页 |
1.1.2 电化学传感器的分类 | 第13页 |
1.1.3 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 | 第13-15页 |
1.2 碳纳米管 | 第15-20页 |
1.2.1 碳纳米管概述 | 第15页 |
1.2.2 碳纳米管的结构 | 第15-16页 |
1.2.3 碳纳米管的性质 | 第16-17页 |
1.2.4 碳纳米管的制备 | 第17页 |
1.2.5 碳纳米管功能化 | 第17-18页 |
1.2.6 碳纳米管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8-20页 |
1.3 聚酰胺-胺树状分子 | 第20-26页 |
1.3.1 树状分子的发展历史 | 第20页 |
1.3.2 聚酰胺-胺树状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 第20-21页 |
1.3.3 聚酰胺-胺树状分子的合成方法 | 第21-22页 |
1.3.4 聚酰胺-胺树状分子的应用研究 | 第22-25页 |
1.3.5 聚酰胺-胺树状分子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1.4 碳纳米管和聚酰胺-胺树状分子复合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1.5 本文研究思路 | 第27-29页 |
2 聚酰胺-胺的合成及表征 | 第29-40页 |
2.1 前言 | 第2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9-30页 |
2.2.1 试剂和仪器 | 第29-30页 |
2.2.2 试剂的纯化 | 第30页 |
2.3 PAMAM的合成 | 第30-34页 |
2.3.1 PAMAM的合成及合成原理 | 第30页 |
2.3.2 PAMAM的合成步骤 | 第30-33页 |
2.3.3 不同代PAMAM的分子式、端基数和理论分子量 | 第33页 |
2.3.4 各代PAMAM的收率 | 第33-34页 |
2.4 表征 | 第34-39页 |
2.4.1 傅立叶-红外光谱表征 | 第34-35页 |
2.4.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 第35-36页 |
2.4.3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 第36-38页 |
2.4.4 循环伏安法测试导电性能 | 第38-39页 |
2.5 结论 | 第39-40页 |
3 碳纳米管和第四代聚酰胺-胺层层组装的对乙酰氨基苯酚电化学传感器 | 第40-57页 |
3.1 前言 | 第40-4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1-43页 |
3.2.1 仪器和试剂 | 第41页 |
3.2.2 碳纳米管的纯化 | 第41-42页 |
3.2.3 构建MWCNTs–G4.0 层层自组装膜 | 第42-43页 |
3.2.4 血清采集和处理 | 第43页 |
3.3 样品分析结果与讨论 | 第43-56页 |
3.3.1 表征MWCNTs–G4.0 层层自组装膜 | 第43-45页 |
3.3.2 对乙酰氨基苯酚在(MWCNTs–G4.0)_6/GCE上的电化学响应 | 第45-50页 |
3.3.3 对乙酰氨基苯酚在(MWCNTs–G4.0)_6/GCE上吸附量的计算 | 第50页 |
3.3.4 对乙酰氨基苯酚传感器性能的研究 | 第50-56页 |
3.4 结论 | 第56-57页 |
4 基于钯纳米粒子聚酰胺-胺碳纳米管的H_2O_2传感器 | 第57-72页 |
4.1 前言 | 第57-5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8-59页 |
4.2.1 仪器和试剂 | 第58-59页 |
4.2.2 G4.0-MWCNTs的制备 | 第59页 |
4.2.3 PdNPs/G4.0-MWCNTs/GCE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59页 |
4.3 样品分析结果与讨论 | 第59-71页 |
4.3.1 材料表征 | 第59-61页 |
4.3.2 PdNPs/G4.0-MWCNTs/GCE电化学表征 | 第61-63页 |
4.3.3 H_2O_2在PdNPs/G4.0-MWCNTs/GCE上的电化学响应 | 第63-65页 |
4.3.4 H_2O_2传感器性能的研究 | 第65-71页 |
4.4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3页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