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可见光分解水制氢高效硫化物复合催化剂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65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光催化分解水基本原理第11-15页
        1.2.1 光催化分解水主要过程第12-13页
        1.2.2 光催化分解水评价指标第13-15页
    1.3 半导体光催化剂研究进展第15-24页
        1.3.1 宽禁带半导体第16-19页
        1.3.2 窄禁带半导体第19-24页
    1.4 提高半导体光催化剂催化效率方法第24-37页
        1.4.1 提高吸光性能,拓展吸光范围第24-27页
        1.4.2 提高电荷传输速度及分离效率第27-37页
    1.5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第37-39页
    参考文献第39-65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65-71页
    2.1 主要试剂和原料第65-66页
    2.2 实验仪器第66页
    2.3 催化剂的制备第66页
    2.4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和测试手段第66-68页
        2.4.1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66-67页
        2.4.2 紫外可见光谱(UV-vis)第67页
        2.4.3 氮吸附脱附实验(N_2 adsorption-desorption)第67页
        2.4.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67页
        2.4.5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高分辨电镜(HRTEM)第67页
        2.4.6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67页
        2.4.7 荧光光谱表征(PL)第67-68页
        2.4.8 表面光电压表征(SPV)第68页
    2.5 光催化制氢反应第68-71页
        2.5.1 光催化反应装置第68-69页
        2.5.2 Na2S-Na2SO3体系的光催化反应第69页
        2.5.3 量子效率的计算第69-71页
第三章 表面等离子体Au纳米粒子镶嵌于CdS内部对光催化产氢性能及稳定性的提高第71-89页
    3.1 引言第71-72页
    3.2 Au@CdS催化剂的制备第72-73页
        3.2.1 Au胶体的制备第72页
        3.2.2 Au@CdS催化剂的制备第72-7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73-84页
        3.3.1 Au胶体的表征第73-74页
        3.3.2 Au@CdS催化剂的形貌结构表征第74-76页
        3.3.3 Au@CdS催化剂的光学性质第76-77页
        3.3.4 Au@CdS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第77-79页
        3.3.5 Au@CdS催化剂的高效光催化性能机理的探索第79-84页
    3.4 本章小结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89页
第四章 限域生长的CdS无助催化剂高效光催化产氢性能的研究第89-109页
    4.1 引言第89-90页
    4.2 CdS/SiO_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第90-91页
        4.2.1 CdO/SiO_2的制备第90页
        4.2.2 CdS/SiO_2的制备第90-91页
        4.2.3 不同金属硫化物催化体系的制备第9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91-106页
        4.3.1 催化剂形貌结构表征第91-94页
        4.3.2 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第94页
        4.3.3 无助催化剂条件下CdS/SiO_2催化剂的光催化产氢活性第94-101页
        4.3.4 CdS/SiO_2催化剂优异产氢性能机理探究第101-104页
        4.3.5 MS/SiO_2催化剂产氢性能的评测及表征第104-106页
    4.4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09页
结论与展望第109-112页
    1. 结论第109-110页
    2. 展望第110-112页
作者简历第112-113页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13-114页
致谢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功能聚合物纳米粒的合成及其药物释放性能研究
下一篇:红色文化与环渤海区域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