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符号表 | 第14-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9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16-17页 |
1.1.2 选题的理论价值与意义 | 第17-18页 |
1.1.3 研究重点 | 第18-19页 |
1.2 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4 研究创新和预期结论 | 第21-23页 |
第2章 研究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23-44页 |
2.1 企业价值研究 | 第23-27页 |
2.1.1 传统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 第23-25页 |
2.1.2 战略导入下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 第25-26页 |
2.1.3 引入实物期权的企业价值评估 | 第26-27页 |
2.2 企业竞争力研究 | 第27-33页 |
2.2.1 传统企业竞争力的定义及层次 | 第27-29页 |
2.2.2 企业竞争力内涵的理论演进 | 第29-33页 |
2.3 持续竞争优势研究 | 第33-37页 |
2.3.1 持续竞争优势研究的理论演进 | 第33-35页 |
2.3.2 基于企业价值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研究 | 第35页 |
2.3.3 基于盈利能力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研究 | 第35-37页 |
2.4 企业资本结构研究 | 第37-43页 |
2.4.1 资本结构研究的理论演进 | 第37-40页 |
2.4.2 内部因素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 第40-41页 |
2.4.3 资本结构优化中的融资问题 | 第41-4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企业价值分析框架 | 第44-64页 |
3.1 企业价值、持续竞争优势与资本结构优化 | 第44-54页 |
3.1.1 企业价值与盈利能力 | 第44-47页 |
3.1.2 持续竞争优势与企业盈余 | 第47-49页 |
3.1.3 持续竞争优势与资本结构优化 | 第49-53页 |
3.1.4 理论逻辑框架 | 第53-54页 |
3.2 企业价值分析构成 | 第54-61页 |
3.2.1 企业权益价值的构成 | 第54-59页 |
3.2.2 企业权益价值分析的基本框架 | 第59-61页 |
3.3 对现有理论模型的评述及改进思路 | 第61-6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4章 引入盈余信息的企业价值模型 | 第64-73页 |
4.1 企业价值的形成与判断 | 第64-65页 |
4.2 理论模型的建立 | 第65-71页 |
4.2.1 盈余信息下的持续经营价值 | 第66-69页 |
4.2.2 盈余信息下的转换期权价值 | 第69-70页 |
4.2.3 权益定价公式与数值模拟 | 第70-71页 |
4.3 从企业权益价值定价模型到持续竞争优势 | 第71-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动态盈余信息下的持续竞争力分析 | 第73-90页 |
5.1 线性信息动态下的资本结构优化与持续竞争力 | 第73-85页 |
5.1.1 Ohlson剩余收益估值模型 | 第73-74页 |
5.1.2 Feltham-Ohlson估值模型 | 第74-82页 |
5.1.3 剩余收益估值模型的扩展 | 第82-83页 |
5.1.4 对现有理论模型的评述及改进思路 | 第83-85页 |
5.2 非线性信息动态下的资本结构优化与持续竞争力 | 第85-89页 |
5.2.1 投资融资动态模型 | 第85-86页 |
5.2.2 超额收益的非线性信息动态模型 | 第86-88页 |
5.2.3 模型对资本结构优化及持续竞争力的影响机理 | 第88-8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6章 企业价值与持续竞争力实证研究 | 第90-108页 |
6.1 引入盈余信息的企业价值实证 | 第90-99页 |
6.1.1 企业价值实证模型 | 第90-91页 |
6.1.2 变量与样本 | 第91-96页 |
6.1.3 实证检验 | 第96-99页 |
6.2 动态盈余信息下的持续竞争力实证 | 第99-107页 |
6.2.1 引入投融资适应能力的实证模型 | 第100-101页 |
6.2.2 变量及样本 | 第101-102页 |
6.2.3 实证检验 | 第102-107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结论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
附录A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21-122页 |
附录B 在学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