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5-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2.1 国内外动车组可靠性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2 国内外动车组故障规律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2.3 国内外动车组维修现状 | 第19-21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2 基于模块化理论的动车组系统划分 | 第25-41页 |
2.1 基于模块化理论的系统划分 | 第25-27页 |
2.1.1 模块化理论 | 第25-26页 |
2.1.2 基于模块化理论的系统划分必要性 | 第26-27页 |
2.2 系统划分准则及方法 | 第27-35页 |
2.2.1 系统划分准则 | 第27-29页 |
2.2.2 零部件综合关系分析 | 第29-32页 |
2.2.3 系统划分 | 第32-35页 |
2.3 动车组系统划分的实例验证 | 第35-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3 动车组各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评估 | 第41-93页 |
3.1 可靠性分析的基本方法 | 第41-55页 |
3.1.1 故障树分析 | 第42-44页 |
3.1.2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 | 第44-48页 |
3.1.3 可靠性数据分析 | 第48-55页 |
3.2 转向架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评估 | 第55-64页 |
3.2.1 转向架系统的故障树分析 | 第55-56页 |
3.2.2 转向架系统的FMEA | 第56-59页 |
3.2.3 转向架系统的可靠性评估 | 第59-64页 |
3.3 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评估 | 第64-72页 |
3.3.1 牵引传动系统的故障树分析 | 第64-65页 |
3.3.2 牵引传动系统的FMEA | 第65-67页 |
3.3.3 牵引传动系统的可靠性评估 | 第67-72页 |
3.4 供风制动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评估 | 第72-78页 |
3.4.1 供风制动系统的故障树分析 | 第72页 |
3.4.2 供风制动系统的FMEA | 第72-74页 |
3.4.3 供风制动系统的可靠性评估 | 第74-78页 |
3.5 控制管理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评估 | 第78-85页 |
3.5.1 控制管理系统的故障树分析 | 第78-79页 |
3.5.2 控制管理系统的FMEA | 第79-81页 |
3.5.3 控制管理系统的可靠性评估 | 第81-85页 |
3.6 车体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评估 | 第85-92页 |
3.6.1 车体系统的故障树分析 | 第85-86页 |
3.6.2 车体系统的FMEA | 第86-88页 |
3.6.3 车体系统的可靠性评估 | 第88-9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4 动车组整车的可靠性分析与评估 | 第93-109页 |
4.1 基于结构函数的动车组可靠性分析与评估 | 第94-98页 |
4.1.1 各系统的统计分析 | 第94-96页 |
4.1.2 基于结构函数的动车组整车可靠性评估 | 第96-98页 |
4.2 基于故障树-蒙特卡洛法的可靠性分析 | 第98-102页 |
4.2.1 蒙特卡罗方法 | 第99-100页 |
4.2.2 基于故障树-蒙特卡洛的动车组可靠性仿真 | 第100-101页 |
4.2.3 动车组仿真结果分析 | 第101-102页 |
4.3 基于“维修如旧”的最小维修可靠性分析与评估 | 第102-107页 |
4.3.1 计数过程的理论基础 | 第103-104页 |
4.3.2 基于“维修如旧”的最小维修可靠性模型 | 第104-107页 |
4.3.3 基于“维修如旧”的动车组整车可靠性评估 | 第10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5 基于可靠性分析的动车组维修策略优化 | 第109-132页 |
5.1 基于FMEA的维修方式优化 | 第109-116页 |
5.1.1 转向架系统维修方式 | 第111-112页 |
5.1.2 牵引传动系统维修方式 | 第112-113页 |
5.1.3 供风制动系统维修方式 | 第113-114页 |
5.1.4 控制管理系统维修方式 | 第114-115页 |
5.1.5 车体系统维修方式 | 第115-116页 |
5.2 基于可用度制定预防维修周期的方法 | 第116-125页 |
5.2.1 模型描述 | 第116-117页 |
5.2.2 基于可用度制定预防维修周期的模型建立 | 第117-120页 |
5.2.3 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仿真计算流程 | 第120-121页 |
5.2.4 局限性分析及实例说明 | 第121-125页 |
5.3 基于风险—可用度的预防维修周期优化 | 第125-130页 |
5.3.1 研究范围 | 第126页 |
5.3.2 模型建立 | 第126-128页 |
5.3.3 仿真流程及优化结果 | 第128-13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30-132页 |
6 新购动车组可靠性维修性要求及论证 | 第132-162页 |
6.1 可靠性维修性定量参数的选择 | 第132-141页 |
6.1.1 可靠性维修性定量参数选择原则 | 第132-133页 |
6.1.2 确定可靠性维修性参数及指标的方法 | 第133-134页 |
6.1.3 动车组可靠性维修性参数及指标的确定 | 第134-141页 |
6.2 可靠性维修性合同参数指标的确定 | 第141-142页 |
6.3 靠性维修性参数指标经济性分析 | 第142-149页 |
6.3.1 动车组生命周期成本的构成 | 第143-145页 |
6.3.2 动车组生命周期成本的估算方法 | 第145-149页 |
6.4 可靠性维修性参数指标的综合权衡 | 第149-157页 |
6.4.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动车组参数指标权衡 | 第149-156页 |
6.4.2 基于优序法的动车组参数指标权衡 | 第156-157页 |
6.5 动车组可靠性的验证方法 | 第157-160页 |
6.5.1 抽样规则 | 第157-158页 |
6.5.2 接收概率与抽样特性曲线 | 第158-159页 |
6.5.3 LFR抽样方案的制定 | 第159-160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60-162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62-165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62-164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64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64-165页 |
参考文献 | 第165-172页 |
附录A 柯尔莫哥洛夫检验的临界值表 | 第172-174页 |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清单 | 第174-17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76-177页 |
详细摘要 | 第177-1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