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6页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5-17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1.2.1 电晕电流脉冲产生机理 | 第17-18页 |
1.2.2 电晕电流测量方法 | 第18-20页 |
1.2.3 电晕电流时域特性 | 第20页 |
1.2.4 直流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预测方法 | 第20-22页 |
1.3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1.4 论文工作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第2章 电晕电流脉冲的测量方法 | 第26-43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电晕电流脉冲测量方法的设计 | 第26-27页 |
2.3 电晕电流脉冲测量方法的实现 | 第27-31页 |
2.3.1 电晕笼试验方法 | 第28-29页 |
2.3.2 试验导线两端的阻抗匹配 | 第29-30页 |
2.3.3 试验电源和测量设备 | 第30页 |
2.3.4 测量方法的宽频特性 | 第30-31页 |
2.4 电晕电流脉冲的测量结果及其准确性检验 | 第31-35页 |
2.4.1 电晕电流脉冲的测量结果 | 第31-32页 |
2.4.2 电晕电流脉冲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检验 | 第32-34页 |
2.4.3 不同端接阻抗对电晕电流脉冲的影响分析 | 第34页 |
2.4.4 同轴电缆长度对电晕电流脉冲的影响分析 | 第34-35页 |
2.5 电晕笼不同带电方式下电晕电流脉冲的等效性研究 | 第35-41页 |
2.5.1 电晕笼不同带电方式的对比实验 | 第35-38页 |
2.5.2 电晕笼不同带电方式下电晕电流脉冲的等效性分析 | 第38-4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3章 电晕电流脉冲特征参数的统计特性 | 第43-75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试验导线单缺陷点正、负极性电晕电流脉冲的统计特性 | 第43-52页 |
3.2.1 实验平台 | 第44-45页 |
3.2.2 峰值统计特性 | 第45-47页 |
3.2.3 重复率及时间间隔统计特性 | 第47-49页 |
3.2.4 波形参数统计特性 | 第49-50页 |
3.2.5 功率谱 | 第50-52页 |
3.3 绞线正、负极性电晕电流脉冲的统计特性 | 第52-55页 |
3.3.1 峰值统计特性 | 第52页 |
3.3.2 重复率及时间间隔统计特性 | 第52-53页 |
3.3.3 波形参数统计特性 | 第53-54页 |
3.3.4 功率谱 | 第54-55页 |
3.4 试验导线单缺陷点正极性电晕电流脉冲的细节特征参数 | 第55-73页 |
3.4.1 电晕电流脉冲的时域分布形式及电晕阶段划分 | 第55-58页 |
3.4.2 不同电晕阶段的峰值与重复率 | 第58-59页 |
3.4.3 不同电晕阶段的波形参数 | 第59-60页 |
3.4.4 间歇性电晕电流脉冲的细节特征参数 | 第60-64页 |
3.4.5 正离子云分析模型 | 第64-69页 |
3.4.6 基于正离子云分析模型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69-7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4章 电晕电流脉冲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75-97页 |
4.1 引言 | 第75页 |
4.2 导线表面场强与导线半径、对地高度的影响 | 第75-83页 |
4.2.1 实验平台 | 第75-77页 |
4.2.2 导线表面场强对电晕电流脉冲的影响 | 第77-78页 |
4.2.3 导线半径对电晕电流脉冲的影响 | 第78-79页 |
4.2.4 导线对地高度对电晕电流脉冲的影响 | 第79-83页 |
4.3 放电点大小及间距的影响 | 第83-88页 |
4.3.1 放电点大小对电晕电流脉冲的影响 | 第84-86页 |
4.3.2 放电点间距对电晕电流脉冲的影响 | 第86-88页 |
4.4 湿度的影响 | 第88-93页 |
4.4.1 实验结果的处理方法 | 第89-90页 |
4.4.2 湿度对电晕电流脉冲峰值的影响 | 第90-91页 |
4.4.3 湿度对电晕电流脉冲重复率的影响 | 第91页 |
4.4.4 湿度对电晕电流脉冲波形参数的影响 | 第91-92页 |
4.4.5 湿度对电晕电流0.5MHz功率谱的影响 | 第92-93页 |
4.5 风速的影响 | 第93-96页 |
4.5.1 风速对电晕电流脉冲峰值的影响 | 第94页 |
4.5.2 风速对电晕电流脉冲重复率的影响 | 第94-95页 |
4.5.3 风速对电晕电流0.5MHz功率谱的影响 | 第95-9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5章 直流导线无线电干扰的随机时域预测模型 | 第97-116页 |
5.1 引言 | 第97-98页 |
5.2 计算条件 | 第98-99页 |
5.3 直流导线电晕电流脉冲的重构模型 | 第99-101页 |
5.3.1 电晕电流脉冲峰值和时间间隔概率密度分布的拟合 | 第99页 |
5.3.2 电晕电流脉冲的重构及其有效性验证 | 第99-101页 |
5.4 双极高压直流导线的传输线模型 | 第101-104页 |
5.4.1 传输线单位长参数 | 第102-103页 |
5.4.2 传输线方程组的求解 | 第103-104页 |
5.5 空间电磁场的计算模型 | 第104-107页 |
5.5.1 空间电磁场的计算原理 | 第104-105页 |
5.5.2 空间电磁场的建模过程 | 第105-107页 |
5.6 直流导线无线电干扰的随机时域预测模型 | 第107-115页 |
5.6.1 单个电晕电流脉冲产生的空间电磁场 | 第107-110页 |
5.6.2 随机时域预测模型的假设条件 | 第110-111页 |
5.6.3 随机时域预测模型的计算原理 | 第111-112页 |
5.6.4 随机时域预测模型的计算结果 | 第112-113页 |
5.6.5 随机时域预测模型的有效性验证 | 第113-115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6-119页 |
6.1 结论 | 第116-118页 |
6.2 展望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26-12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28-129页 |
致谢 | 第129-131页 |
作者简介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