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1.3 文献计量学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3.1 国外文献计量学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1页 |
1.3.2 国内文献计量学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2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关于责任的理论分析及研究设计 | 第13-17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2.1.1 责任 | 第13-14页 |
2.1.2 责任感 | 第14页 |
2.1.3 责任观 | 第14页 |
2.1.4 社会责任 | 第14-15页 |
2.1.5 社会责任感 | 第15页 |
2.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2.2.1 数据来源 | 第15-16页 |
2.2.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基于文献特征的大学生社会责任研究分析 | 第17-43页 |
3.1 文献发表数量与时间分布 | 第17-21页 |
3.2 文献期刊分布 | 第21-24页 |
3.3 高频被引论文分布 | 第24-29页 |
3.4 文献作者合作情况 | 第29-30页 |
3.5 作者所属机构和地区统计分析 | 第30-35页 |
3.5.1 作者所属机构分析 | 第30-33页 |
3.5.2 机构类型分析 | 第33-34页 |
3.5.3 文献地区分布 | 第34-35页 |
3.6 论文作者统计分析 | 第35-39页 |
3.6.1 作者数量统计 | 第35-36页 |
3.6.2 高产作者分析 | 第36-39页 |
3.6.3 作者学历和职称分布 | 第39页 |
3.7 大学生社会责任研究各路径结论 | 第39-43页 |
3.7.1 大学生社会责任研究发展总观 | 第39-40页 |
3.7.2 大学生社会责任研究领域主要载文期刊 | 第40-41页 |
3.7.3 大学生社会责任研究论文影响力 | 第41页 |
3.7.4 大学生社会责任研究机构 | 第41-42页 |
3.7.5 大学生社会责任研究作者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大学生社会责任研究主题分析 | 第43-57页 |
4.1 起步期:1988 年-1999 年 | 第43-45页 |
4.1.1 起步期总体研究概述 | 第43-44页 |
4.1.2 起步期研究内容总结 | 第44-45页 |
4.2 早期:2000 年-2004 年 | 第45-47页 |
4.2.1 早期总体研究概述 | 第45-47页 |
4.2.2 早期研究内容总结 | 第47页 |
4.3 上升期:2005 年-2009 年 | 第47-49页 |
4.3.1 上升期总体研究概述 | 第47-49页 |
4.3.2 上升期研究内容总结 | 第49页 |
4.4 活跃期:2010 年-2014 年 | 第49-52页 |
4.4.1 活跃期总体研究概述 | 第49-51页 |
4.4.2 活跃期研究内容总结 | 第51-52页 |
4.5 大学生社会责任总体研究概述 | 第52-57页 |
4.5.1 大学生社会责任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52-54页 |
4.5.1.1 大学生责任研究的主体 | 第52-53页 |
4.5.1.2 大学生责任研究的依据 | 第53页 |
4.5.1.3 大学生担当责任的具体内容 | 第53-54页 |
4.5.1.4 保障大学生担当责任的具体路径 | 第54页 |
4.5.2 大学生社会责任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54-57页 |
第五章 大学生社会责任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 第57-61页 |
5.1 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7-58页 |
5.2 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研究领域核心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 第58-61页 |
5.2.1 研究力量:加强合作 | 第58页 |
5.2.2 研究学科:趋于交叉 | 第58-59页 |
5.2.3 研究方法:呈现多元 | 第59页 |
5.2.4 研究内容:倾向微观、系统 | 第59-6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