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小电流接地故障检测技术的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基于DA系统的小电流接地故障暂态定位技术 | 第12页 |
1.2.3 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技术的测试方法 | 第12-13页 |
1.3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3-15页 |
第2章 基于DA系统的小电流接地故障暂态定位技术 | 第15-26页 |
2.1 基于DA系统的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系统结构 | 第15-18页 |
2.1.1 总体结构 | 第15-16页 |
2.1.2 线路终端 | 第16页 |
2.1.3 站内终端 | 第16-17页 |
2.1.4 定位主站 | 第17页 |
2.1.5 通信网络 | 第17-18页 |
2.2 小电流接地故障特征 | 第18-21页 |
2.2.1 小电流接地故障工频特征 | 第18-19页 |
2.2.2 小电流接地故障暂态特征 | 第19-21页 |
2.3 相似性系数计算 | 第21-22页 |
2.3.1 两保持同步的波形相似性系数计算 | 第21页 |
2.3.2 同步性较差的两波形相似性计算 | 第21-22页 |
2.4 基于暂态电流波形比较的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方法 | 第22-24页 |
2.4.1 单纯利用暂态电流相似性定位算法的盲区分析 | 第22-23页 |
2.4.2 基于暂态零序电流波形比较法的故障区段判据 | 第23-24页 |
2.5 基于DA系统的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流程 | 第24-25页 |
2.5.1 正常运行时的流程 | 第24页 |
2.5.2 故障时的工作流程 | 第24页 |
2.5.3 扰动时的工作流程 | 第24-25页 |
2.6 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监测分支线系统故障特征及定位判据的仿真 | 第26-37页 |
3.1 仿真模型搭建 | 第26页 |
3.2 仿真结果 | 第26-28页 |
3.2.1 故障点上下游间零序电流不相似情况 | 第26-27页 |
3.2.2 故障点上下游间零序电流相似但极性相反情况 | 第27-28页 |
3.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28-36页 |
3.4 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基于静模系统的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技术模拟试验 | 第37-52页 |
4.1 未监测分支线的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方法模拟试验 | 第37-44页 |
4.1.1 静模系统的搭建 | 第37-38页 |
4.1.2 试验内容与试验过程 | 第38-40页 |
4.1.3 试验结果统计 | 第40-43页 |
4.1.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4.2 监测分支线的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方法模拟试验 | 第44-48页 |
4.2.1 静模系统的搭建 | 第44-45页 |
4.2.2 试验内容与试验过程 | 第45-46页 |
4.2.3 试验结果统计 | 第46-48页 |
4.2.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8页 |
4.3 线路终端的启动方法 | 第48-51页 |
4.3.1 现有的装置启动方法 | 第48-50页 |
4.3.2 基于暂态电流突变量的启动方法 | 第50-51页 |
4.4 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技术的现场试验与验证 | 第52-67页 |
5.1 系统的现场运行情况 | 第52-57页 |
5.1.1 现场基本情况 | 第52页 |
5.1.2 运行情况分析 | 第52-57页 |
5.1.3 现场数据分析 | 第57页 |
5.2 装置上报波形不一致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 第57-62页 |
5.2.1 装置上报波形不一致问题 | 第57-58页 |
5.2.2 试验过程 | 第58-61页 |
5.2.3 试验结果 | 第61-62页 |
5.3 定位系统现场接地试验 | 第62-65页 |
5.3.1 定位系统现场运行环境 | 第62-63页 |
5.3.2 现场试验过程 | 第63-64页 |
5.3.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4-65页 |
5.4 小结 | 第65-6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