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新闻学论文--新闻工作自动化、网络化论文

地方性新闻网站问政平台传播效果及发展路径探析--以华龙网重庆网络问政平台为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4 研究综述第12-15页
        1.4.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2 重点解决问题第13-14页
        1.4.3 创新之处第14页
        1.4.4 研究方法第14-15页
第2章 地方新闻网站问政平台概述第15-24页
    2.1 网络问政平台的发展历程第15-16页
        2.1.1 探索阶段第15页
        2.1.2 发展筹备阶段第15-16页
        2.1.3 繁荣阶段第16页
    2.2 网络问政平台的内涵第16-19页
        2.2.1 网络问政平台的概念第17页
        2.2.2 网络问政平台的特征第17-18页
        2.2.3 网络问政平台的问政渠道第18页
        2.2.4 网络问政平台的问政类型第18-19页
    2.3 地方新闻网站问政平台的传播特征第19-22页
        2.3.1 网络问政话题的公共性第20页
        2.3.2 网络问政主体的草根性第20-21页
        2.3.3 网络问政关系的互动性第21页
        2.3.4 网络问政内容的本土性第21页
        2.3.5 网络问政信息的新闻性第21-22页
    2.4 地方新闻网站问政平台对传播学的理论创新第22-24页
        2.4.1“受众”到“用户”角色的转变第22页
        2.4.2 网络问政为政府“议程设置”提供依据第22-23页
        2.4.3 舆论生成机制中“意见领袖”官方化第23-24页
第3章 华龙网重庆网络问政平台的传播效果第24-35页
    3.1 华龙网问政平台情况概述第24-28页
        3.1.1 华龙网问政平台基本情况第24页
        3.1.2 华龙网问政平台运作经验第24-26页
        3.1.3 华龙网问政平台运行保障因素分析第26-28页
    3.2 华龙网问政平台传播内容第28-31页
        3.2.1 留言量及质量分析第28-29页
        3.2.2 留言类型分析第29页
        3.2.3 回复办理情况分析第29页
        3.2.4 回复满意度分析第29-30页
        3.2.5 地域差异分析第30-31页
    3.3 华龙网问政平台的传播效果评价第31-35页
        3.3.1 实现了网民与政府的基本互动第32页
        3.3.2 培养了网民主动问政意识第32-33页
        3.3.3 “扁平化”传播拓展媒体政务功能第33页
        3.3.4 强化了社会公权监督和社会治理第33-35页
第4章 地方新闻网站问政平台存在的不足第35-40页
    4.1 受众层面第35-36页
        4.1.1 受众基础相对薄弱第35页
        4.1.2 网民问政能力欠缺第35-36页
        4.1.3 互动参与缺乏第36页
    4.2 政府层面第36-37页
        4.2.1 部分地方领导干部重视不够第36-37页
        4.2.2 政府问政回复能力较弱第37页
    4.3 平台层面第37-40页
        4.3.1 平台宣传推广不力第38页
        4.3.2 “官本位”思想制约媒体监督第38页
        4.3.3 问政反馈机制不健全第38-40页
第5章 地方新闻网站问政平台的发展路径第40-45页
    5.1 打造品牌优质地方新闻网站问政平台第40-41页
        5.1.1 强化栏目品牌宣传,扩大知名度和使用率第40页
        5.1.2 充分利用问政大数据,促进新闻+政务创新发展第40-41页
        5.1.3 深入培育网民问政素养,全面发挥问政效用第41页
    5.2 全方位提升政府的问政处置回应能力第41-43页
        5.2.1 提升政府网络素养,增强网络问政引导艺术性第41-42页
        5.2.2 完善问责回应制度,提升政务信息处理能力第42-43页
    5.3 完善问政平台建设的社会基础保障第43-45页
        5.3.1 提升信息化利用水平,缩减城乡问政水平差距第43页
        5.3.2 完善网络问政相关法规,发挥媒介社会治理能力第43-44页
        5.3.3 网络问政社区网格化,打造细致精准的社会服务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结语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事业单位员工对岗位设置评价及其与工作投入关系研究
下一篇: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进程及阶段性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