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导论 | 第14-23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二、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6-18页 |
(一)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6-17页 |
(二)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7-18页 |
三、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8-21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四、 主要创新点及难点 | 第21-23页 |
(一) 创新点及优势 | 第21页 |
(二) 难点及解决方式 | 第21-23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3-33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第23-26页 |
一、 无照游商的含义 | 第23-24页 |
二、 无照游商形成原因及特点 | 第24-26页 |
三、 无照游商治理的界定 | 第26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一、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7-28页 |
二、 协同治理理论 | 第28-29页 |
第三节 无照游商治理中利益协调核心相关者主体 | 第29-33页 |
一、 核心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 第29-30页 |
二、 核心利益相关者主体 | 第30-33页 |
第二章 北京市无照游商治理概述及其利益协调问题分析 | 第33-50页 |
第一节 北京市无照游商治理沿革 | 第33-35页 |
一、 建国初期(1949年至1966年):建立管控机制 | 第33页 |
二、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7年至1976年):完全禁止 | 第33-34页 |
三、 改革开放至上世纪末(1978年至1999年):治理相对宽松 | 第34页 |
四、 进入新世纪以来(2000年至今):不断创新治理方式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北京市无照游商及分区治理现状 | 第35-47页 |
一、 北京市无照游商样本调查概况 | 第35-41页 |
二、 北京市无照游商分区治理现状 | 第41-47页 |
第三节 北京市无照游商治理中利益协调存在的问题 | 第47-50页 |
一、 利益协调的主体目标不一致 | 第47-48页 |
二、 利益协调的渠道不畅通 | 第48页 |
三、 利益协调中各方主体的行动很难统一 | 第48-50页 |
第三章 利益协调中核心利益相关者主体利益诉求及关系分析 | 第50-59页 |
第一节 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分析 | 第50-54页 |
一、 政府部门利益诉求分析 | 第50-52页 |
二、 合法经营者利益诉求分析 | 第52页 |
三、 消费者利益诉求分析 | 第52-53页 |
四、 无照游商利益诉求分析 | 第53-54页 |
第二节 治理方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分析 | 第54-55页 |
一、 政府部门与合法经营者的关系分析 | 第54-55页 |
二、 政府部门与消费者的关系分析 | 第55页 |
三、 合法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分析 | 第55页 |
第三节 无照游商与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分析 | 第55-58页 |
一、 无照游商与政府部门的关系分析 | 第55-56页 |
二、 无照游商与合法经营者的关系分析 | 第56页 |
三、 无照游商与消费者的关系分析 | 第56-57页 |
四、 无照游商之间的关系分析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北京市无照游商治理利益协调基本原则及路径 | 第59-65页 |
第一节 利益协调的基本原则 | 第59-60页 |
一、 公共利益优先原则 | 第59页 |
二、 公共利益共享原则 | 第59-60页 |
三、 合作信任原则 | 第60页 |
四、 平等协商原则 | 第60页 |
第二节 北京市无照游商治理中利益协调路径 | 第60-65页 |
一、 完善法律及民生保障制度建设 | 第60-62页 |
二、 提高城市管理责任意识 | 第62-63页 |
三、 加强疏堵结合 | 第63-64页 |
四、 强化游商自治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