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2-13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3-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3页 |
1.1 机载平台天线布局设计与双频圆极化天线的特点 | 第17-19页 |
1.1.1 机载天线的特点 | 第17-18页 |
1.1.2 机载平台天线布局设计的概念 | 第18-19页 |
1.1.3 双频圆极化天线的概念及特点 | 第1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2.1 机载平台天线布局设计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2.2 双频圆极化天线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3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21页 |
1.4 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 | 第23-39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数值计算基本理论 | 第23-26页 |
2.2.1 低频方法 | 第24页 |
2.2.2 高频方法 | 第24-25页 |
2.2.3 高低频混合方法 | 第25-26页 |
2.3 微带天线基本理论 | 第26-34页 |
2.3.1 微带天线的结构及特点 | 第26-27页 |
2.3.2 微带天线分析方法 | 第27-34页 |
2.4 微带天线圆极化技术 | 第34-36页 |
2.4.1 极化的概念 | 第34-35页 |
2.4.2 微带天线的圆极化技术 | 第35-36页 |
2.5 微带天线双频技术 | 第36-39页 |
2.5.1 多模双频微带天线 | 第36-37页 |
2.5.2 多片双频微带天线 | 第37-38页 |
2.5.3 电抗加载贴片天线 | 第38-39页 |
第三章 特定机载平台天线布局设计 | 第39-89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特定机载平台天线布局设计技术要求 | 第39-40页 |
3.3 天线布局设计难点分析 | 第40-41页 |
3.4 天线布局设计方案选择 | 第41-43页 |
3.4.1 天线形式选择 | 第41-42页 |
3.4.2 布局设计流程 | 第42页 |
3.4.3 仿真软件选择 | 第42-43页 |
3.5 孤立天线仿真设计结果 | 第43-59页 |
3.5.1 UHF/VHF频段孤立天线仿真结果 | 第43-47页 |
3.5.2 TCAS孤立天线仿真结果 | 第47-49页 |
3.5.3 无线电高度表孤立天线仿真结果 | 第49-52页 |
3.5.4 多普勒雷达孤立天线仿真结果 | 第52-54页 |
3.5.5 卫星定位孤立天线仿真结果 | 第54-57页 |
3.5.6 微波着陆孤立天线仿真结果 | 第57-59页 |
3.6 特定机载平台天线布局设计仿真结果 | 第59-86页 |
3.6.1 特定机载平台建模 | 第59-60页 |
3.6.2 特定机载平台天线预布局 | 第60-61页 |
3.6.3 方向图分析 | 第61-82页 |
3.6.4 隔离度分析 | 第82-86页 |
3.7 特定机载平台天线布局设计结论 | 第86-89页 |
第四章 双频圆极化天线设计 | 第89-105页 |
4.1 引言 | 第89页 |
4.2 双频圆极化天线指标要求 | 第89页 |
4.3 双频圆极化天线技术难点 | 第89-90页 |
4.4 双频圆极化天线设计方案 | 第90页 |
4.5 双频圆极化天线仿真设计 | 第90-100页 |
4.6 双频圆极化天线设计结论 | 第100页 |
4.7 双频圆极化天线样机测试 | 第100-103页 |
4.8 双频圆极化天线研究结论 | 第103-105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105-107页 |
5.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05页 |
5.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1页 |
致谢 | 第111-113页 |
作者简介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