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注释表 | 第13-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2页 |
1.1 引言 | 第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综述 | 第17-21页 |
1.2.1 直升机旋翼桨叶的参数化建模 | 第17-18页 |
1.2.2 非线性梁模型 | 第18-19页 |
1.2.3 直升机动力学优化设计 | 第19-21页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旋翼桨叶参数化建模研究 | 第22-43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典型复合材料旋翼桨叶的参数化建模方法 | 第22-28页 |
2.2.1 典型复合材料旋翼桨叶的结构特征 | 第22页 |
2.2.2 典型复合材料桨叶剖面结构参数化表达 | 第22-24页 |
2.2.3 蒙皮与包铁的参数化 | 第24-25页 |
2.2.4 C型大梁的参数化 | 第25-26页 |
2.2.5 配重的参数化 | 第26页 |
2.2.6 Z/U型梁的参数化 | 第26-27页 |
2.2.7 后缘条的参数化 | 第27-28页 |
2.2.8 桨叶剖面材料坐标系的定义 | 第28页 |
2.3 典型剖面网格自动剖分方法 | 第28-30页 |
2.3.1 包铁及蒙皮网格自动剖分方法 | 第29页 |
2.3.2 C型大梁网格与配重自动剖分方法 | 第29-30页 |
2.3.3 其他部件的网格剖分 | 第30页 |
2.4 一般剖面形状桨叶参数化建模方法与网格的自动剖分 | 第30-32页 |
2.4.1 一般剖面形状桨叶参数化表达 | 第30-31页 |
2.4.2 一般剖面形状桨叶剖面网格自动剖分 | 第31-32页 |
2.5 基于UM/VABS的桨叶剖面特性计算流程及剖面灵敏度分析 | 第32-34页 |
2.5.1 剖面特性计算流程 | 第32-33页 |
2.5.2 剖面特性计灵敏度分析 | 第33-34页 |
2.6 算例验证 | 第34-43页 |
2.6.1 盒形梁 | 第34-35页 |
2.6.2“海豚”直升机复合材料桨叶剖面刚度特性算例 | 第35-38页 |
2.6.3 旋翼机铝合金桨叶剖面刚度特性算例 | 第38-41页 |
2.6.4 模型桨叶剖面刚度特性算例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复合材料桨叶结构动力学模型 | 第43-63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翼桨叶强耦合非线性的挥-摆-扭-拉运动方程 | 第43-51页 |
3.2.1 基于广义Hamilton原理的桨叶运动方程 | 第43-44页 |
3.2.2 应变能变分及桨叶剖面刚度特性 | 第44-47页 |
3.2.3 动能变分及桨叶剖面质量特性 | 第47-48页 |
3.2.4 外力虚功及桨叶剖面的气动特性 | 第48-50页 |
3.2.5 桨叶的强耦合非线性运动方程 | 第50-51页 |
3.3 动力学边界条件及无轴承旋翼的根部多路传力模型 | 第51-56页 |
3.3.1 无轴承旋翼分析模型 | 第51-52页 |
3.3.2 无轴承旋翼运动学分析 | 第52-55页 |
3.3.3 有限元模型及约束处理 | 第55-56页 |
3.4 旋翼桨叶动力学分析的有限元方法 | 第56-60页 |
3.4.1 桨叶有限元控制方程及非线性载荷项的处理 | 第56-59页 |
3.4.2 模态分析 | 第59-60页 |
3.5 旋翼桨叶动力学模型验证 | 第60-63页 |
第四章 复合材料桨叶调频优化方法 | 第63-80页 |
4.1 引言 | 第63页 |
4.2 优化问题的数学描述 | 第63-66页 |
4.2.1 优化变量 | 第64-65页 |
4.2.2 约束函数 | 第65-66页 |
4.2.3 优化目标 | 第66页 |
4.3 基于均匀设计的多种群遗传算法 | 第66-68页 |
4.3.1 经典遗传算法 | 第66-67页 |
4.3.2 多种群遗传算法 | 第67-68页 |
4.4 桨叶调频优化 | 第68-78页 |
4.4.1 复合材料旋翼桨叶优化流程 | 第68-70页 |
4.4.2 优化算例 | 第70-78页 |
4.5 小结 | 第78-8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5.1 主要研究工作总结 | 第80-81页 |
5.2 主要创新点 | 第81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