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基金会治理机制:一个综合研究
| 摘要 | 第2-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15页 |
| 1.1 研究问题 | 第8-9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3 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 1.4 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 2.1 企业基金会设立动机 | 第15-16页 |
| 2.2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 2.3 非营利性组织治理研究综述 | 第18-21页 |
| 2.3.1 非营利性组织的内部治理 | 第18-20页 |
| 2.3.2 非营利性组织的外部治理 | 第20-21页 |
| 2.4 总评 | 第21-23页 |
| 3 企业基金会治理特殊性及治理问题 | 第23-38页 |
| 3.1 企业基金会的特殊性 | 第23-26页 |
| 3.1.1 企业基金会与营利性企业对比 | 第23-24页 |
| 3.1.2 企业基金会与非营利性组织对比 | 第24-25页 |
| 3.1.3 企业基金会与一般基金会对比 | 第25-26页 |
| 3.2 企业基金会与企业及非营利性组织的治理差异 | 第26-31页 |
| 3.2.1 营利性企业治理特征 | 第26-28页 |
| 3.2.2 非营利性组织治理特征 | 第28-30页 |
| 3.2.3 企业基金会治理特殊性 | 第30-31页 |
| 3.3 企业基金会治理问题 | 第31-38页 |
| 3.3.1 缺乏自主性——以委托代理理论分析 | 第32-35页 |
| 3.3.2 监管不力——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 | 第35-38页 |
| 4 企业基金会治理机制:一个综合框架 | 第38-44页 |
| 4.1 决策机制 | 第38-39页 |
| 4.1.1 理事会决策 | 第38-39页 |
| 4.1.2 出资企业决策 | 第39页 |
| 4.2 监督机制 | 第39-41页 |
| 4.2.1 监事监督 | 第39-40页 |
| 4.2.2 政府监督 | 第40页 |
| 4.2.3 媒体监督 | 第40-41页 |
| 4.2.4 第三方评估机构监督 | 第41页 |
| 4.2.5 受益人监督 | 第41页 |
| 4.3 激励机制 | 第41-42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5 企业基金会治理机制的应用分析 | 第44-53页 |
| 5.1 资料选择与获取 | 第44页 |
| 5.2 四家企业基金会基本情况 | 第44-46页 |
| 5.2.1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 | 第44-45页 |
| 5.2.2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 第45-46页 |
| 5.2.3 万科公益基金会 | 第46页 |
| 5.2.4 南都公益基金会 | 第46页 |
| 5.3 四家企业基金会治理的比较分析 | 第46-53页 |
| 5.3.1 企业基金会决策机制的比较分析 | 第47-48页 |
| 5.3.2 企业基金会监督机制的比较分析 | 第48-51页 |
| 5.3.3 企业基金会激励机制的比较分析 | 第51-53页 |
| 6 研究结论与启示、不足与展望 | 第53-55页 |
| 6.1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53-54页 |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 后记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