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 1.2.1 经济增长与交通事故死亡率的关系研究 | 第12-16页 |
| 1.2.2 影响交通事故死亡率的社会经济环境因素的研究 | 第16-17页 |
| 1.2.3 研究评述 | 第17页 |
| 1.3 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17-18页 |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 1.3.2 研究框架 | 第18页 |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8-20页 |
| 第2章 中国经济增长与交通事故的现状分析 | 第20-28页 |
| 2.1 中国经济增长现状与特征分析 | 第20-22页 |
| 2.1.1 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 | 第20-21页 |
| 2.1.2 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21-22页 |
| 2.2 中国交通事故的现状与特征分析 | 第22-25页 |
| 2.2.1 中国交通事故的总体变化现状分析 | 第22-23页 |
| 2.2.2 中国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特征分析 | 第23-24页 |
| 2.2.3 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类型分析 | 第24-25页 |
| 2.3 中国经济增长与交通事故死亡率的关系分析 | 第25-27页 |
| 2.3.1 全国层面上经济增长与交通事故死亡率的关系分析 | 第25页 |
| 2.3.2 地区层面上经济增长与交通事故死亡率的关系分析 | 第25-27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经济增长对交通事故死亡率影响的宏观机制分析 | 第28-34页 |
| 3.1 交通速度初始均衡的形成过程 | 第28-29页 |
| 3.2 经济增长过程中交通事故死亡率变化的动态分析 | 第29-32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第4章 经济增长对交通事故死亡率影响的微观机制分析 | 第34-41页 |
| 4.1 理论基础 | 第34-35页 |
| 4.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34页 |
| 4.1.2 柠檬市场理论 | 第34-35页 |
| 4.2 台湾旅游大巴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案例介绍 | 第35-36页 |
| 4.3 经济增长过程中客车市场动态柠檬过程分析 | 第36-39页 |
| 4.3.1 经济增长初期,客车市场柠檬化过程 | 第36-37页 |
| 4.3.2 经济增长后期,客车市场非柠檬化过程 | 第37-39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5章 经济增长对交通事故死亡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1-56页 |
| 5.1 样条函数模型的介绍与设定 | 第41-43页 |
| 5.2 变量选择、数据来源 | 第43-44页 |
|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44-54页 |
| 5.3.1 单位根检验 | 第44-45页 |
| 5.3.2 全国层面上经济增长对交通事故死亡率的影响 | 第45-47页 |
| 5.3.3 地区层面上经济增长对交通事故死亡率的影响 | 第47-52页 |
| 5.3.4 稳健性分析 | 第52-54页 |
| 5.4 小结 | 第54-56页 |
| 第6章 经济增长影响交通事故死亡率的政策建议 | 第56-58页 |
| 6.1 完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多元交通方式 | 第56页 |
| 6.2 提高超速驾驶惩罚力度,规范司机驾驶行为 | 第56-57页 |
| 6.3 增加人工智能研发投入,迎接无人驾驶时代 | 第57页 |
| 6.4 提升医疗技术发展水平,平衡地区经济增长 | 第57-58页 |
| 结论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课题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