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6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2 声发射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5-20页 |
1.2.1 声发射技术的由来及其发展 | 第15-16页 |
1.2.2 声发射信号处理方法 | 第16-20页 |
1.3 声发射技术的应用 | 第20-24页 |
1.3.1 声发射技术的主要应用 | 第20-22页 |
1.3.2 声发射技术在钢轨检测中的应用 | 第22-24页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4-26页 |
第2章 声发射的建模仿真和特征分析方法 | 第26-41页 |
2.1 裂纹声发射源的表示 | 第26-30页 |
2.2 弹性波动方程 | 第30-31页 |
2.3 声发射仿真条件的分析 | 第31-32页 |
2.4 声发射仿真方法的验证 | 第32-38页 |
2.4.1 瑞利-兰姆方程 | 第32-34页 |
2.4.2 仿真结果的验证 | 第34-38页 |
2.5 声发射的模态特征分析方法 | 第38-4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钢轨中声发射源的特征研究 | 第41-62页 |
3.1 钢轨及声发射源的建模 | 第41-44页 |
3.1.1 钢轨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41-42页 |
3.1.2 模型的实验验证 | 第42-44页 |
3.2 钢轨中声发射源特征的仿真分析 | 第44-52页 |
3.2.1 裂纹源的物理表示 | 第44-45页 |
3.2.2 裂纹声发射源及其测量点的位置 | 第45-46页 |
3.2.3 钢轨裂纹声发射源的特征分析方法 | 第46-49页 |
3.2.4 不同深度的声发射源特征分析 | 第49-51页 |
3.2.5 不同传导距离的声发射源特征分析 | 第51-52页 |
3.3 钢轨中声发射源特征的实验分析 | 第52-61页 |
3.3.1 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案 | 第53-54页 |
3.3.2 钢轨裂纹声发射源的特征分析 | 第54-56页 |
3.3.3 钢轨中瑞利-兰姆方程曲线的研究 | 第56-60页 |
3.3.4 测量点深度对信号特征的影响 | 第60-6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4章 轮轨实验设备的构建及伤损信号检测的研究 | 第62-86页 |
4.1 轮轨实验设备的构建 | 第62-69页 |
4.1.1 轮轨接触模拟准则 | 第63-65页 |
4.1.2 轮轨模拟实验系统 | 第65-69页 |
4.2 基于小波和香农熵的伤损信号检测方法 | 第69-73页 |
4.2.1 离散小波变换 | 第70页 |
4.2.2 最优小波基的选择 | 第70-72页 |
4.2.3 时间-香农熵 | 第72-73页 |
4.3 实验方案及实验过程 | 第73-75页 |
4.4 伤损信号检测方法的实验研究 | 第75-84页 |
4.4.1 噪声与伤损信号的特征分析 | 第75-77页 |
4.4.2 最优小波基 | 第77-79页 |
4.4.3 时间窗.长度的选择 | 第79-81页 |
4.4.4 基于时间窗.特征的伤损信号检测 | 第81-8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5章 钢轨不同伤损阶段下的声发射及判别规则研究 | 第86-106页 |
5.1 金属材料中的声发射 | 第86-88页 |
5.2 钢轨材料拉伸破坏实验 | 第88-90页 |
5.2.1 钢轨材料试件 | 第88-89页 |
5.2.2 实验设备 | 第89-90页 |
5.2.3 实验过程 | 第90页 |
5.3 不同伤损阶段下的声发射特征研究 | 第90-95页 |
5.3.1 钢轨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 | 第90-92页 |
5.3.2 不同伤损阶段的声发射信号特征 | 第92-95页 |
5.4 不同伤损阶段的判别规则研究 | 第95-105页 |
5.4.1 基于切比雪夫不等式和波击数目变化率的判断规则 | 第95-101页 |
5.4.2 基于非负矩阵分解和相关向量机的判别规则 | 第101-10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结论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19-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
个人简历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