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价选择性异相阳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0 前言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1.1 异相离子交换膜制备 | 第11-12页 |
1.2 单价选择性离子交换膜 | 第12-17页 |
1.2.1 单价选择性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 第12-15页 |
1.2.1.1 改变膜的几何形态 | 第13页 |
1.2.1.2 改变制膜组分 | 第13-14页 |
1.2.1.3 改变膜的亲水性 | 第14页 |
1.2.1.4 改变膜内离子交换基团 | 第14页 |
1.2.1.5 膜表面处理 | 第14-15页 |
1.2.2 单价选择性离子交换膜的表征 | 第15-17页 |
1.2.2.1 迁移数 | 第15-16页 |
1.2.2.2 双离子势 | 第16-17页 |
1.2.2.3 泄漏率 | 第17页 |
1.3 研究背景 | 第17-19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 通过叠氮法制备单价选择性异相阳离子交换膜 | 第20-45页 |
2.1 实验仪器、试剂和膜样品 | 第20-21页 |
2.2 单价选择性异相阳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 第21-22页 |
2.3 单价选择性异相阳离子交换膜的表征 | 第22-26页 |
2.3.1 膜表面形貌观测 | 第22页 |
2.3.2 膜表面组成 | 第22页 |
2.3.3 单价选择能力 | 第22-23页 |
2.3.4 电流电压曲线 | 第23-24页 |
2.3.5 计时电位曲线 | 第24页 |
2.3.6 阻盐能力 | 第24-25页 |
2.3.7 离子交换容量和含水量 | 第25-26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6-43页 |
2.4.1 膜修饰过程 | 第26页 |
2.4.2 膜表面形态观测 | 第26-29页 |
2.4.3 膜表面组成 | 第29-30页 |
2.4.4 单价选择能力 | 第30-31页 |
2.4.5 电流电压曲线 | 第31-36页 |
2.4.6 计时电位曲线 | 第36-40页 |
2.4.7 阻盐能力 | 第40-42页 |
2.4.8 离子交换容量和含水量 | 第42-4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3 通过重氮法制备单价选择性异相阳离子交换膜 | 第45-63页 |
3.1 实验仪器、试剂和膜样品 | 第45-46页 |
3.2 单价选择性异相阳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 第46-47页 |
3.3 单价选择性异相阳离子交换膜的表征 | 第47-49页 |
3.3.1 膜表面形貌观测 | 第47页 |
3.3.2 膜表面组成 | 第47页 |
3.3.3 单价选择能力 | 第47-48页 |
3.3.4 电流电压曲线 | 第48页 |
3.3.5 计时电位曲线 | 第48页 |
3.3.6 阻盐能力 | 第48页 |
3.3.7 离子交换容量和含水量 | 第48-49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9-61页 |
3.4.1 膜修饰过程 | 第49页 |
3.4.2 膜表面形貌观测 | 第49-52页 |
3.4.3 膜表面组成 | 第52-53页 |
3.4.4 单价选择性 | 第53-54页 |
3.4.5 电流电压曲线 | 第54-57页 |
3.4.6 计时电位曲线 | 第57-58页 |
3.4.7 阻盐能力 | 第58-60页 |
3.4.8 离子交换容量和含水量 | 第60-6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4 全文结论 | 第63-65页 |
4.1 结论 | 第63页 |
4.2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63-64页 |
4.3 存在问题 | 第64页 |
4.4 研究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附录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个人简历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