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合金学与各种性质合金论文--特种化学性质合金论文

Incoloy 800H合金热加工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1章 绪论第17-42页
    1.1 引言第17页
    1.2 镍基耐蚀合金的分类及发展历史第17-21页
        1.2.1 镍基耐蚀合金的分类第17页
        1.2.2 几种典型的镍基耐蚀合金第17-20页
            1.2.2.1 Hastelloy系镍基耐蚀合金(Ni-Cr-Mo系)第17-18页
            1.2.2.2 Inconel系镍基耐蚀合金(Ni-Cr系)第18-19页
            1.2.2.3 Incoloy 800系铁镍基耐蚀合金(Ni-Fe-Cr系)第19-20页
        1.2.3 镍基耐蚀合金的发展历史第20-21页
    1.3 动态应变时效行为的研究现状第21-26页
        1.3.1 Portevin-Le Chatelier效应第21-22页
        1.3.2 应变时效行为第22-25页
        1.3.3 镍基耐蚀合金的动态应变时效行为第25-26页
    1.4 动态再结晶形核机制及动态析出行为对再结晶的影响第26-34页
        1.4.1 动态再结晶形核机制第26-31页
        1.4.2 动态析出行为对再结晶的影响第31-34页
    1.5 晶界工程及晶界处碳化物析出第34-39页
        1.5.1 晶界及其类型第34-36页
        1.5.2 晶界工程第36-37页
        1.5.3 晶界处碳化物析出第37-39页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第39-42页
第2章 热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应变时效行为第42-59页
    2.1 引言第42页
    2.2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42-45页
        2.2.1 实验材料第42-43页
        2.2.2 实验方法第43-45页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5-57页
        2.3.1 流变应力曲线的分析第45-52页
            2.3.1.1 恒定应变速率变形第45-50页
            2.3.1.2 跳跃应变速率变形第50-52页
        2.3.2 动态应变时效激活能的计算第52-54页
        2.3.3 动态应变时效的微观组织特点第54-57页
    2.4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3章 高温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第59-89页
    3.1 引言第59页
    3.2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59-61页
        3.2.1 实验材料第59页
        3.2.2 实验方法第59-61页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1-88页
        3.3.1 动态再结晶激发温度第61-62页
        3.3.2 低温段(825~975℃)热变形行为研究第62-77页
            3.3.2.1 流变应力曲线分析第62-65页
            3.3.2.2 Johnson-Cook本构模型第65-67页
            3.3.2.3 修正的Johnson-Cook本构模型第67-69页
            3.3.2.4 Arrhenius本构模型第69-71页
            3.3.2.5 模型预测精度的验证第71-73页
            3.3.2.6 微观组织的演变第73-77页
        3.3.3 高温段(1020~1200℃)热变形行为研究第77-88页
            3.3.3.1 流变应力曲线分析第77-78页
            3.3.3.2 Arrhenius本构模型第78-80页
            3.3.3.3 流变应力曲线的特征点第80-83页
            3.3.3.4 微观组织的演变第83-86页
            3.3.3.5 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第86-88页
    3.4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4章 高应变速率下的热变形行为第89-108页
    4.1 引言第89页
    4.2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89-90页
        4.2.1 实验材料第89页
        4.2.2 实验方法第89-90页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90-106页
        4.3.1 流变应力曲线分析第90-92页
        4.3.2 900℃时热变形微观组织第92-98页
        4.3.3 1050℃时热变形微观组织第98-102页
        4.3.4 动态再结晶形核机制的探讨第102-106页
    4.4 本章小结第106-108页
第5章 热轧及固溶处理过程中组织性能的演变第108-132页
    5.1 引言第108页
    5.2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108-109页
        5.2.1 实验材料第108-109页
        5.2.2 实验方法第109页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09-130页
        5.3.1 热轧微观组织的特点第109-117页
        5.3.2 固溶处理后微观组织的特点第117-123页
            5.3.2.1 开轧温度1050℃时微观组织特点第117-120页
            5.3.2.2 开轧温度950℃时微观组织特点第120-123页
        5.3.3 局部取向差的演变规律第123-124页
        5.3.4 ∑3"晶界的演变规律第124-126页
        5.3.5 热轧及固溶处理中的析出物第126-130页
    5.4 本章小结第130-132页
第6章 等温时效处理后的热变形行为第132-149页
    6.1 引言第132页
    6.2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132-133页
        6.2.1 实验材料第132页
        6.2.2 实验方法第132-133页
    6.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33-148页
        6.3.1 热力学模拟计算结果第133-135页
        6.3.2 等温时效处理后的析出物第135-139页
        6.3.3 流变应力曲线分析第139-141页
        6.3.4 热变形微观组织的观察第141-148页
    6.4 本章小结第148-149页
第7章 结论第149-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6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工作第167-170页
致谢第170-171页
作者简介第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难加工材料超声振动辅助车削加工机理及试验研究
下一篇:AZ系镁合金熔体变质与除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