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与子”人物瓷画创作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部分:“母与子”人物瓷画创作图片 | 第9-19页 |
1.“母与子”人物瓷画创作作品图片 | 第9-15页 |
2.“母与子”人物瓷画设计过程图片 | 第15-19页 |
第二部分:“母与子”人物瓷画创作报告 | 第19-52页 |
1.“母与子”人物瓷画创作研究概述 | 第19-21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页 |
1.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9-20页 |
1.3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20-21页 |
2.“母与子”人物瓷画创作需求报告 | 第21-26页 |
2.1 调研需求概述 | 第21页 |
2.2 母与子题材绘画的心理需求 | 第21-22页 |
2.3 母与子题材绘画的市场概况 | 第22-25页 |
2.3.1 绘本 | 第22-23页 |
2.3.2 服饰 | 第23页 |
2.3.3 家装 | 第23-24页 |
2.3.4 陶瓷 | 第24-25页 |
2.4 调研分析报告 | 第25-26页 |
3.“母与子”人物创作理论研究报告 | 第26-43页 |
3.1 中西方母与子题材绘画概论 | 第26-30页 |
3.1.1 西方绘画中母与子的创作分析 | 第26-28页 |
3.1.2 中国绘画中母与子的创作分析 | 第28-30页 |
3.2 母与子题材形象塑造探索 | 第30-35页 |
3.2.1 人物动态 | 第30-33页 |
3.2.2 面部神情 | 第33-35页 |
3.3 “母与子”创作的形式语言探索 | 第35-36页 |
3.3.1 构图形式探索 | 第35页 |
3.3.2 色彩表现探索 | 第35页 |
3.3.3 造型艺术探索 | 第35-36页 |
3.4 颜色釉的材料特征 | 第36-39页 |
3.4.1 自然的质地美 | 第36-37页 |
3.4.2 肌理的奇巧美 | 第37-38页 |
3.4.3 色彩的幻化美 | 第38-39页 |
3.5 颜色釉陶瓷人物表现探索 | 第39-42页 |
3.6 文献研究总结 | 第42-43页 |
4.“母与子”瓷画创作的过程报告 | 第43-52页 |
4.1 设计选题依据 | 第43页 |
4.1.1 市场依据 | 第43页 |
4.1.2 理论依据 | 第43页 |
4.2 创作过程 | 第43-52页 |
4.2.1 高温颜色釉发色效果探索 | 第43-48页 |
4.2.2 创作的构思 | 第48-49页 |
4.2.3 人物形象设计 | 第49页 |
4.2.4 构图与定稿 | 第49-52页 |
设计研究总结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