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金属配合物基纳米材料在光/电化学生物传感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绪论第15-37页
    1.1 引言第15-16页
    1.2 配位聚合物第16-27页
        1.2.1 配位聚合物的分类第17-19页
            1.2.1.1 氰基桥联配位聚合物第17-18页
            1.2.1.2 含羧基配体的配位聚合物第18-19页
            1.2.1.3 含N杂环类配体的配位聚合物第19页
        1.2.2 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第19-23页
            1.2.2.1 电化学法第20-21页
            1.2.2.2 共沉淀法第21-22页
            1.2.2.3 水热/溶剂热法第22页
            1.2.2.4 微波合成法第22-23页
            1.2.2.5 超声化学法第23页
        1.2.3 功能化配位聚合物的设计第23-27页
            1.2.3.1 配体作为功能性活性位点第24-25页
            1.2.3.2 金属离子/簇中心作为功能性活性位点第25-26页
            1.2.3.3 孔道内的客体分子作为功能性活性位点第26-27页
    1.3 配位聚合物基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第27-34页
        1.3.1 配位聚合物基纳米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第28-30页
        1.3.2 配位聚合物基纳米材料的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第30-32页
        1.3.3 配位聚合物基纳米材料的光电化学生物传感第32-34页
    1.4 本课题提出的意义、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34-37页
        1.4.1 课题提出的意义第34-35页
        1.4.2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35-37页
2 碳纳米管基负载邻苯二酚紫原位合成铜纳米颗粒电极制备及其过氧化氢检测应用第37-51页
    2.1 前言第37-38页
    2.2 实验部分第38-39页
        2.2.1 材料和试剂第38页
        2.2.2 测试仪器第38-39页
        2.2.3 修饰电极的制备第3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9-50页
        2.3.1 PCV-Cu~(2+)螯合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第39-41页
        2.3.2 形貌表征第41页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第41-45页
        2.3.4 电催化还原H_2O_2第45-47页
        2.3.5 电化学检测H_2O_2第47-50页
        2.3.6 实际样品分析第50页
    2.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3 原位电化学合成铜(Ⅱ)类普鲁士蓝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传感研究第51-63页
    3.1 前言第51页
    3.2 实验部分第51-53页
        3.2.1 材料和试剂第51-52页
        3.2.2 测试仪器第52页
        3.2.3 修饰电极的制备第52-53页
        3.2.4 测试用实际样品预处理第5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3-62页
        3.3.1 ITO/CuHCF修饰电极性质表征第53-54页
        3.3.2 ITO/CuHCF的直接电化学行为第54-56页
        3.3.3 电催化氧化卡托普利第56-57页
        3.3.4 卡托普利电化学生物传感第57-60页
        3.3.5 重现性、稳定性、干扰性测试和实际样品检测第60-62页
    3.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4 磁性锆铁类普鲁士蓝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DNA检测应用第63-77页
    4.1 前言第63-64页
    4.2 实验部分第64-66页
        4.2.1 材料和试剂第64页
        4.2.2 测试仪器第64-65页
        4.2.3 ZrHCF的制备第65页
        4.2.4 ZrHCF@MNPs的制备第65页
        4.2.5 rDNA-Grafted ZrHCF@MNPs自的制备第65页
        4.2.6 DNA传感器的制备和检测步骤第65-6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6-76页
        4.3.1 MBs,ZrHCF,ZrHCF@MNPs和rDNA-grafted ZrHCF@MNPs的形貌和光谱表征第66-69页
        4.3.2 MBs,ZrHCF,ZrHCF@MNPs和rDNA-grafted ZrHCF@MNPs的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图表征第69-70页
        4.3.3 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表征第70页
        4.3.4 DNA检测的机理研究第70-72页
        4.3.5 检测条件优化第72-74页
        4.3.6 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分析性能第74-76页
        4.3.7 实际样品检测第76页
    4.4 本章小结第76-77页
5 锆基金属卟琳框架材料“三位一体”传感界面的构筑及其电致化学发光蛋白激酶活性检测第77-93页
    5.1 前言第77-79页
    5.2 实验部分第79-81页
        5.2.1 材料和试剂第79-80页
        5.2.2 测试仪器第80页
        5.2.3 MOF-525和MOF-525-Zn的制备第80-81页
        5.2.4 PKA生物传感器的制备第81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1-92页
        5.3.1 MOF-525和MOF-525-Zn的形貌、吸附测试和光谱表征第81-84页
        5.3.2 电化学和电致化学发光行为第84-88页
        5.3.3 PKA生物传感器表征第88页
        5.3.4 PKA生物传感器检测条件优化第88-89页
        5.3.5 PKA活性检测第89-91页
        5.3.6 实际样品检测第91页
        5.3.7 酶活抑制剂实验第91-92页
    5.4 本章小结第92-93页
6 锆基卟啉金属有机框架物增强型光电流响应及其免标记磷酸蛋白质检测应用第93-104页
    6.1 前言第93-95页
    6.2 实验部分第95-96页
        6.2.1 材料和试剂第95页
        6.2.2 测试仪器第95页
        6.2.3 PCN-222的制备第95-96页
        6.2.4 PEC免标记磷酸蛋白质传感器的构建第96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96-103页
        6.3.1 PCN-222的形貌、吸附测试和光谱表征第96-97页
        6.3.2 PCN-222的光电化学和电化学性质第97-101页
        6.3.3 PCN-222与磷酸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第101-102页
        6.3.4 磷酸化蛋白质免标记检测第102-103页
    6.4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7 总结与展望第104-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35页
附录第135-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具有量化输入的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控制和采样数据控制
下一篇:追续权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