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集水器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多分支并联管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多分支并联管路流动特性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多分支并联管路流动特性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地板辐射采暖 | 第13-14页 |
1.4 水力失调与水力稳定性的概述 | 第14-17页 |
1.4.1 水力失调 | 第14-16页 |
1.4.2 水利稳定性 | 第16-17页 |
1.5 分集水器概述 | 第17-19页 |
1.5.1 分集水器的应用范围 | 第17-18页 |
1.5.2 分集水器的分类 | 第18-19页 |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分集水器流动特性的理论分析 | 第20-30页 |
2.1 离散模型的建立 | 第20-23页 |
2.1.1 支管处分集水器主管的动量方程 | 第20-21页 |
2.1.2 支管间分集水器主管的动量方程 | 第21页 |
2.1.3 支管伯努利方程 | 第21-22页 |
2.1.4 连续性方程 | 第22-23页 |
2.1.5 边界条件 | 第23页 |
2.2 分集水器的阻力 | 第23-29页 |
2.2.1 三通局部阻力 | 第24-25页 |
2.2.2 局部阻力之间的干扰 | 第25-26页 |
2.2.3 分集水器的阻力 | 第26-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分集水器阻力特性实验 | 第30-46页 |
3.1 实验介绍 | 第30-36页 |
3.1.1 供热系统 | 第31-32页 |
3.1.2 换热系统 | 第32-33页 |
3.1.3 实验用分集水器并联管路系统 | 第33-35页 |
3.1.4 测量系统 | 第35-36页 |
3.2 实验方案 | 第36-38页 |
3.2.1 实验内容 | 第36-37页 |
3.2.2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 第37页 |
3.2.3 实验误差分析 | 第37-38页 |
3.3 数据处理 | 第38-44页 |
3.3.1 流量改变工况分析 | 第40-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分集水器阻力特性的数值模拟 | 第46-70页 |
4.1 CFD基本理论 | 第46-53页 |
4.1.1 基本思想 | 第47-49页 |
4.1.2 流体流动基本特征 | 第49页 |
4.1.3 湍流模型 | 第49页 |
4.1.4 流体流动的控制方程 | 第49-50页 |
4.1.5 离散格式的选择 | 第50-51页 |
4.1.6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第51-53页 |
4.1.7 计算流体力学的求解过程 | 第53页 |
4.2 分集水器的数学模型 | 第53-55页 |
4.2.1 几何模型 | 第53-54页 |
4.2.2 控制方程及离散格式 | 第54-55页 |
4.2.3 边界条件 | 第55页 |
4.3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55-67页 |
4.3.1 不同入口流速对分水器分配特性的影响 | 第55-60页 |
4.3.2 不同主管管径对分水器分配特性的影响 | 第60-62页 |
4.3.3 支管数量对分水器分配特性的影响 | 第62-63页 |
4.3.4 支管间距对分水器分配特性的影响 | 第63-65页 |
4.3.5 分集水器并联管路系统的模拟 | 第65-67页 |
4.4 流量分配不均匀性分析 | 第67-69页 |
4.5 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 | 第6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水力工况分析 | 第70-80页 |
5.1 基本公式的推导 | 第70-72页 |
5.2 相对流量比与地板表面散热量的关系 | 第72-73页 |
5.3 相对流量比与室内温度的关系 | 第73-74页 |
5.4 不同管长的进出口温差 | 第74-7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作者简介 | 第86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