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明清城门广场绿地体系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7页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研究现状的概述与分析 | 第8-13页 |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性文件 | 第8-9页 |
·城门和城墙保护的相关研究 | 第9-12页 |
·城市广场体系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相关概念阐述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内容和框架 | 第14-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4-17页 |
2 北京明清城门的概述 | 第17-29页 |
·北京明清城门历史沿革 | 第17-20页 |
·北京明清城门的特征 | 第20-26页 |
·总体结构特征 | 第20-21页 |
·个体特征 | 第21-26页 |
·北京明清城门的城市意义 | 第26-29页 |
3 北京明清城门的保护与发展现状 | 第29-41页 |
·北京明清城门保护与发展现状 | 第29-36页 |
·城门历史地段的保护与发展现状 | 第29-32页 |
·不具有历史遗存的城门旧址现状 | 第32-36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城门的保护与更新原则 | 第37-38页 |
·整体性原则 | 第37页 |
·历史原真性原则 | 第37-38页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38页 |
·公共开放性原则 | 第38页 |
·城门的保护与广场绿地的关系 | 第38-41页 |
4 北京城门广场绿地 | 第41-67页 |
·北京城门广场绿地的概述 | 第41-44页 |
·概念 | 第41页 |
·城门场绿地与城市用地、城市绿地的关系 | 第41-44页 |
·北京城门广场绿地建设特点 | 第44-45页 |
·北京城门广场绿地的类型 | 第45-50页 |
·按城门历史遗存情况及选址区分 | 第45-48页 |
·按主要功能区分 | 第48-49页 |
·按平面几何形状区分 | 第49-50页 |
·北京城门广场绿地设计分析 | 第50-67页 |
·空间组织 | 第50-54页 |
·视线分析 | 第54-57页 |
·竖向设计 | 第57-59页 |
·景观语言 | 第59-64页 |
·城市关系 | 第64-67页 |
5 北京城门广场绿地体系研究 | 第67-77页 |
·北京城门广场绿地体系的概述 | 第67页 |
·概念 | 第67页 |
·北京城门广场绿地体系规划定位 | 第67页 |
·北京城门广场绿地体系的层次 | 第67-68页 |
·北京城门广场绿地体系的结构 | 第68页 |
·北京城门广场绿地体系的空间分布 | 第68-70页 |
·构建城门广场绿地体系的作用和意义 | 第70-71页 |
·保护城门历史地段与城门旧址环境空间 | 第70页 |
·强化城门的整体历史格局 | 第70页 |
·全面认知城门历史文化内涵 | 第70页 |
·提供公共活动空间 | 第70页 |
·组织城市空间 | 第70-71页 |
·改善交通 | 第71页 |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 第71页 |
·北京城门广场绿地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71-73页 |
·统一与多样结合 | 第71-72页 |
·传统与现代结合 | 第72-73页 |
·人文与自然结合 | 第73页 |
·北京城门广场绿地体系的构建方式 | 第73-77页 |
·逐步完善自身的系统性 | 第73-75页 |
·逐步协调与城市的关系 | 第75-77页 |
6 结语 | 第77-79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进一步的研究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图表目录 | 第81-83页 |
个人简介 | 第83-85页 |
导师简介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