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6-18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17页
    第二节 研究方法第17页
    第三节 研究现状第17-18页
第二章 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范围的价值考量第18-21页
    第一节 非法证据排除范围的理论基础第18-20页
        一、虚伪排除理论第18-19页
        二、人权保障理论第19页
        三、违法控制理论第19-20页
    第二节 非法证据排除范围面临的价值冲突第20-21页
    第三节 面临价值冲突的选择第21页
第三章 域外法的考察与比较第21-29页
    第一节 美国的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第21-25页
        一、美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涵盖范围第22-23页
        二、美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范围的例外第23-25页
    第二节 英国的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第25-26页
        一、推定排除比自动排出适用更广泛第25页
        二、毒树之果只是排除毒树,对毒果并不排除第25页
        三、多种方式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并存来保障被告人的权益第25-26页
    第三节 德国的证据禁止理论第26页
    第四节 美国与英国的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比较第26-28页
        一、价值不同第27页
        二、对非法取得的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排除第27页
        三、对“毒树之果”的排除第27-28页
    第五节 美国和德国的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比较第28-29页
        一、目的不同第28页
        二、形式不同第28页
        三、排除范围是否包含毒树之果不同第28-29页
第四章 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现状第29-35页
    第一节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宏观层面的实施现状第30-34页
        一、司法人员的观念转变第30-31页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阶段和排除对象第31-32页
        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案件类型第32-33页
        四、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数据第33-34页
    第二节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微观层面——H市的实施现状第34-35页
第五章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中的问题和成因第35-46页
    第一节 侦查讯问工作难度加大第35-36页
    第二节 非法证据排除范围界定不明确第36-41页
        一、对“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的界定第36-38页
        二、以威胁、引诱、欺骗及其他非法方法获取供述是否应当排除第38-40页
        三、违反法定程序获取的陈述是否应当排除第40-41页
    第三节 重复自白的可采性问题第41-42页
    第四节 公诉方的证明标准过低第42-44页
        一、讯问情况的书面说明第42页
        二、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第42-43页
        三、入所体检表第43页
        四、讯问过程的录音录像第43-44页
    第五节 缺少责任追究机制第44-45页
    第六节 审判权无法完全独立第45-46页
    第七节 缺乏相应的救济保障措施第46页
第六章 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构想第46-54页
    第一节 提高侦查讯问工作效率第46-47页
    第二节 明确非法证据排除范围第47-49页
        一、对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给予详细规定第47-48页
        二、区分威胁、引诱、欺骗方法和审讯策略第48页
        三、程序违法所获得证据应依条件排除第48-49页
    第三节 增加重复自白的规定第49页
    第四节 提高公诉方证明标准第49-52页
        一、杜绝侦查人员出庭说明与书面说明形式化第50-51页
        二、入所体检规范化第51页
        三、完善录音录像制度第51-52页
    第五节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第52页
    第六节 保障法院独立行驶审判权第52-53页
    第七节 建立权利救济保障制度第53-54页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制度研究
下一篇: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