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结构理论、计算论文--结构荷载与结构承载力论文

基于粘弹性理论的碰撞力模型及其在碰撞TMD中的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4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3页
    1.2 碰撞力研究现状第13-18页
        1.2.1 经典碰撞力学的一般描述第13-14页
        1.2.2 已有碰撞力模型第14-17页
        1.2.3 已有碰撞力模型简析第17-18页
    1.3 调谐质量阻尼器(TMD)研究现状第18-20页
        1.3.1 TMD基本理论第18页
        1.3.2 TMD研究现状第18-20页
        1.3.3 TMD研究现状简析第20页
    1.4 粘弹性碰撞调谐质量阻尼器(PTMD)研究现状第20-22页
        1.4.1 粘弹性碰撞调谐质量阻尼器(PTMD)的提出和开发第20-21页
        1.4.2 粘弹性碰撞调谐质量阻尼器(PTMD)的一般构造和减振原理第21-22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2章 粘弹性基本理论及基于粘弹性理论的碰撞力模型第24-31页
    2.1 粘弹性基本理论第24-28页
        2.1.1 粘弹性物质的本构模型第24-27页
        2.1.2 三参数模型的蠕变和松弛行为第27页
        2.1.3 拉普拉斯变换域内粘弹性材料的本构方程第27-28页
    2.2 基于粘弹性理论的碰撞力模型第28-30页
        2.2.1 基本假设第28页
        2.2.2 分析过程第28-29页
        2.2.3 常见接触面性质的碰撞力表达式第29-30页
    2.3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基于粘弹性理论的碰撞力模型验证第31-45页
    3.1 钢-钢碰撞第31-37页
        3.1.1 实验概述第31-33页
        3.1.2 模拟结果第33-35页
        3.1.3 参数研究第35-37页
    3.2 混凝土-混凝土碰撞第37-42页
        3.2.1 实验概述第37-38页
        3.2.2 模拟结果第38-40页
        3.2.3 参数研究第40-42页
    3.3 PTMD的小型振动台实验第42-44页
        3.3.1 实验概述第42-43页
        3.3.2 实验结果第43-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地震作用下PTMD对JZ20-2MUQ型导管架式海洋平台的减振效果第45-60页
    4.1 模型建立第45-47页
        4.1.1 JZ20-2MUQ平台结构的动力特性第45-46页
        4.1.2 附加PTMD后海洋平台结构的运动方程第46页
        4.1.3 粘弹性碰撞的碰撞力第46-47页
        4.1.4 粘弹性材料的本构参数第47页
    4.2 参数研究第47-53页
        4.2.1 PTMD结构阻尼比第48-50页
        4.2.2 PTMD结构间隙比第50-51页
        4.2.3 材料性质第51-52页
        4.2.4 接触界面性质第52-53页
    4.3 PTMD的鲁棒性第53-56页
        4.3.1 简谐激励第53-54页
        4.3.2 自由振动第54页
        4.3.3 非调谐激励第54-56页
    4.4 最优PTMD和TMD效果对比第56-58页
        4.4.1 减振率第56-57页
        4.4.2 有效频率带宽第57-58页
        4.4.3 质量块位移及安装的空间要求第58页
    4.5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5章 地震作用下PTMD对高层钢结构的减振效果第60-72页
    5.1 模型建立第60-62页
        5.1.1 运动方程第60-61页
        5.1.2 粘弹性碰撞的碰撞力第61-62页
        5.1.3 钢结构模型参数与输入的地震响应第62页
    5.2 参数研究第62-68页
        5.2.1 碰撞材料属性和预留间隙对减振效果的影响第63-66页
        5.2.2 地震强度对PTMD的减振效果影响第66页
        5.2.3 地震波形式PTMD的减振效果影响第66-68页
    5.3 PTMD与TMD对比第68-71页
        5.3.1 减振效果第68-70页
        5.3.2 质量块重量第70页
        5.3.3 空间要求和附加阻尼第70-71页
    5.4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72页
    6.2 展望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9-80页
    发表论文第79页
    申请专利第79-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应试教育思维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团队创新决策偏好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群智感知环境中个人行为特征分析及识别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