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腐蚀与保护、金属表面处理论文--各种金属及合金的腐蚀、防腐与表面处理论文

过共晶铝硅合金的(电子束+稀土Nd)复合表面改性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1章 绪论第15-39页
    1.1 选题背景第15-17页
    1.2 过共晶铝硅合金组织第17-23页
        1.2.1 过共晶铝硅合金组织特征第17-18页
        1.2.2 过共晶铝硅合金硅相形态第18-20页
        1.2.3 过共晶铝硅合金性能第20-23页
    1.3 过共晶铝硅合金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3-24页
    1.4 过共晶铝硅合金性能强化的主要途径第24-32页
        1.4.1 化学变质处理第25-29页
        1.4.2 熔体处理法第29-30页
        1.4.3 动力学细化法第30页
        1.4.4 快速凝固法第30-32页
    1.5 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第32-37页
        1.5.1 强流脉冲电子束的发展历史第32页
        1.5.2 HCPEB表面改性特点第32-33页
        1.5.3 纯铝及其合金HCPEB表面改性研究进展第33-35页
        1.5.4 HCPEB表面改性技术的存在问题第35-37页
    1.6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第37-39页
        1.6.1 研究目的第37页
        1.6.2 研究内容第37-39页
第2章 过共晶铝硅合金的制备和强流脉冲电子束装置第39-52页
    2.1 实验主要原料第39页
    2.2 过共晶铝硅合金的制备第39-41页
    2.3 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改性装置第41-43页
        2.3.1 装置组成第41-42页
        2.3.2 工作原理第42-43页
        2.3.3 工艺参数第43页
    2.4 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处理第43-45页
        2.4.1 实验流程图第43-44页
        2.4.2 电子束处理前的样品制备第44页
        2.4.3 电子束表面改性处理过程第44-45页
    2.5 分析检测方法第45-50页
        2.5.1 微观组织分析方法第45-48页
        2.5.2 性能测试第48-50页
    2.6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3章 强流脉冲电子束改性过共晶Al-17.5Si合金表面的微观组织形貌第52-73页
    3.1 引言第52页
    3.2 强流脉冲电子束改性前后未添加稀土Nd的过共晶Al-17.5Si合金表面形貌第52-53页
    3.3 强流脉冲电子束改性后过共晶Al-17.5Si合金表面晕圈组织的演化第53-55页
    3.4 强流脉冲电子束改性前后过共晶Al-17.5Si合金表面微裂纹的定点分析第55-57页
    3.5 强流脉冲电子束改性前后过共晶Al-17.5Si合金表面残余应力分析第57-62页
    3.6 强流脉冲电子束改性后合金表面形成的熔坑结构与微裂纹的关系第62-63页
    3.7 强流脉冲电子束改性前后过共晶Al-17.5Si合金表面XRD分析第63-66页
    3.8 强流脉冲电子束改性后过共晶Al-17.5Si合金截面组织研究第66-70页
        3.8.1 强流脉冲电子束改性后过共晶Al-17.5Si合金重熔层形貌特征第66-69页
        3.8.2 强流脉冲电子束改性后过共晶Al-17.5Si合金重熔层元素分布第69-70页
    3.9 本章小结第70-73页
第4章 稀土Nd对强流脉冲电子束改性Al-17.5Si合金表面微观组织的影响第73-94页
    4.1 引言第73页
    4.2 强流脉冲电子束改性前后添加稀土Nd的过共晶Al-17.5Si合金表面形貌第73-75页
    4.3 强流脉冲电子束改性前后添加稀土Nd合金表面微裂纹的定点分析第75-77页
    4.4 强流脉冲电子束改性前后过共晶Al-17.5Si-0.3Nd合金表面残余应力分析第77-78页
    4.5 熔坑结构的消除机理第78-80页
    4.6 强流脉冲电子束改性前后Al-17.5Si-0.3Nd合金表面XRD分析第80-83页
    4.7 强流脉冲电子束诱发合金表层亚稳态结构的形成第83-89页
        4.7.1 位错缠结的形成第83-84页
        4.7.2 非晶氧化铝的形成第84-86页
        4.7.3 纳米初生硅相的形成第86-87页
        4.7.4 纳米共晶硅相的形成第87页
        4.7.5 纳米Al胞状结构及细小纳米硅晶粒的形成第87-89页
    4.8 强流脉冲电子束改性前后过共晶Al-17.5Si-0.3Nd合金截面的形貌第89-91页
        4.8.1 强流脉冲电子束改性后过共晶Al-17.5Si-0.3Nd合金重熔层形貌特征第89-90页
        4.8.2 强流脉冲电子束改性后过共晶Al-17.5Si-0.3Nd合金重熔层元素分布第90-91页
    4.9 本章小结第91-94页
第5章 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对过共晶铝硅合金表面性能的影响第94-108页
    5.1 引言第94页
    5.2 合金表面及截面硬度分析第94-104页
        5.2.1 维氏硬度的国际单位制换算第95页
        5.2.2 合金表面显微硬度分析第95-102页
        5.2.3 合金截面显微硬度分析第102-104页
    5.3 合金表面的耐腐蚀性分析第104-106页
    5.4 本章小结第106-10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08-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情况第124-126页
创新点第126-127页
致谢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子束选区熔化技术成形Ti-6Al-4V合金微观组织演变的研究
下一篇:酸洗冷连轧联合机组酸洗过程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