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制造强国战略的提出 | 第11-12页 |
1.1.2 创新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3-15页 |
1.3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5-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2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6-17页 |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5 论文的创新 | 第18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9-25页 |
2.1 创新投入与公司绩效 | 第19-20页 |
2.1.1 资金投入与公司绩效 | 第19页 |
2.1.2 人员投入与公司绩效 | 第19-20页 |
2.2 创新效率与前沿分析方法 | 第20-23页 |
2.2.1 DEA分析方法与创新效率 | 第20-21页 |
2.2.2 SFA分析方法与创新效率 | 第21-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3章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创新效率分析——基于DEA法 | 第25-48页 |
3.1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5-28页 |
3.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28页 |
3.3 结果分析 | 第28-45页 |
3.3.1 高端制造业创新效率 | 第31-38页 |
3.3.2 低端制造业创新效率 | 第38-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8页 |
第4章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创新效率分析——基于SFA法 | 第48-56页 |
4.1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8-49页 |
4.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49页 |
4.3 结果分析 | 第49-54页 |
4.3.1 高端制造业创新效率 | 第51-53页 |
4.3.2 低端制造业创新效率 | 第53-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5章 不同方法的创新效率对比及影响因素 | 第56-70页 |
5.1 DEA与SFA结果的对比 | 第56-61页 |
5.1.1 相关性检验 | 第58-59页 |
5.1.2 一致性检验 | 第59页 |
5.1.3 行业对比分析 | 第59-61页 |
5.2 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 | 第61-69页 |
5.2.1 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 第62-65页 |
5.2.2 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 第65-6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70-7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0-72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72-75页 |
6.2.1 合理配置资源投入,促进科技成果商业化 | 第72-73页 |
6.2.2 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增强自主创新的动力 | 第73-74页 |
6.2.3 适度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 第74-75页 |
6.3 研究的局限 | 第75-77页 |
附录 | 第77-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8-8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