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3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7-20页 |
1.1.1 全球老龄化挑战 | 第17-19页 |
1.1.2 我国养老服务需求巨大 | 第19-2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3 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 第22-25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22-2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4 基本概念界定 | 第25-27页 |
1.4.1 老年人 | 第25-26页 |
1.4.2 养老模式 | 第26页 |
1.4.3 养老设施 | 第26页 |
1.4.4 养老院 | 第26页 |
1.4.5 公共活动空间 | 第26-27页 |
1.4.6 无障碍设计 | 第27页 |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7-33页 |
1.5.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27-32页 |
1.5.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32-33页 |
1.6 研究框架 | 第33-35页 |
第2章 养老院公共活动空间相关理论及调研分析 | 第35-53页 |
2.1 老年人公共活动空间设计需求 | 第35-40页 |
2.1.1 生理需求 | 第35-36页 |
2.1.2 心理需求 | 第36-38页 |
2.1.3 行为需求 | 第38-39页 |
2.1.4 老年人对公共空间的设计需求 | 第39-40页 |
2.2 养老院公共活动空间调研分析 | 第40-52页 |
2.2.1 调研对象的模式及规模 | 第40-41页 |
2.2.2 南京市桥林街道养老服务中心 | 第41-44页 |
2.2.3 南京市银杏树老年人服务中心 | 第44-46页 |
2.2.4 南京市慈恩老年人服务中心 | 第46-49页 |
2.2.5 存在问题小结 | 第49-52页 |
2.3 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2-53页 |
第3章 养老院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研究 | 第53-99页 |
3.1 配建要求 | 第53-56页 |
3.2 布局形式 | 第56-62页 |
3.2.1 单元式/组团式 | 第57-60页 |
3.2.2 非单元线式 | 第60-62页 |
3.3 功能分类 | 第62-83页 |
3.3.1 室内公共活动空间 | 第62-77页 |
3.3.2 室外公共活动空间 | 第77-83页 |
3.4 室内环境设计 | 第83-89页 |
3.4.1 色彩设计 | 第83-87页 |
3.4.2 材质设计 | 第87-88页 |
3.4.3 声音、光照设计 | 第88-89页 |
3.5 无障碍设计 | 第89-98页 |
3.5.1 无障碍设施 | 第90-97页 |
3.5.2 无障碍标识与环境 | 第97-98页 |
3.6 小结 | 第98-99页 |
第4章 养老院公共活动空间实践解析——以上海市松江第二社会福利院为例 | 第99-119页 |
4.1 项目概况 | 第99-106页 |
4.1.1 区位分析 | 第99-100页 |
4.1.2 环境分析 | 第100-101页 |
4.1.3 项目介绍 | 第101-105页 |
4.1.4 设计原则 | 第105-106页 |
4.2 上海市松江第二社会福利院公共活动空间设计分析 | 第106-119页 |
4.2.1 布局形式 | 第106-107页 |
4.2.2 功能分析 | 第107-112页 |
4.2.3 室内环境设计 | 第112-114页 |
4.2.4 无障碍设计 | 第114-117页 |
4.2.5 不足与改进 | 第117-119页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19-123页 |
5.1 结论 | 第119-121页 |
5.1.1 总结 | 第119-120页 |
5.1.2 不足与改进 | 第120-121页 |
5.2 创新点 | 第121页 |
5.3 后续研究和展望 | 第121-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 第131-133页 |
附录: 上海市松江第二社会福利院项目设计图纸 | 第133-151页 |
致谢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