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6页 |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6-23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第2章 行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问题的基础理论 | 第26-35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6-29页 |
2.1.1 省制的含义 | 第26-27页 |
2.1.2 县制的含义 | 第27-28页 |
2.1.3 行政省直管县的含义 | 第28-29页 |
2.2 行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问题研究的学理支撑 | 第29-35页 |
2.2.1 国家结构形式理论 | 第29-30页 |
2.2.2 行政区划理论 | 第30-31页 |
2.2.3 府际关系理论 | 第31-32页 |
2.2.4 层级与幅度关系理论 | 第32-33页 |
2.2.5 政府职能转变理论 | 第33-35页 |
第3章 当前我国推行行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 第35-45页 |
3.1 推行行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35-39页 |
3.1.1 历史演变及其宪法的回归 | 第35-36页 |
3.1.2 城乡分治的客观规律 | 第36-37页 |
3.1.3 行政组织结构扁平化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趋势 | 第37-38页 |
3.1.4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 第38-39页 |
3.2 推行行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基本具备的有利条件 | 第39-45页 |
3.2.1 符合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率的动机 | 第39-40页 |
3.2.2 市管县体制在我国发达地区弊端凸显 | 第40页 |
3.2.3 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 第40-42页 |
3.2.4 交通运输条件的显著改善 | 第42页 |
3.2.5 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 | 第42-43页 |
3.2.6 学术界的理论成果与试点省份的经验借鉴 | 第43-45页 |
第4章 当前我国推行行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条件尚未完全成熟 | 第45-56页 |
4.1 当前我国推行行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条件尚未完全成熟的表现 | 第45-50页 |
4.1.1 行政区划相关的法制建设尚有待进一步完善 | 第45-46页 |
4.1.2 市管县体制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第46-47页 |
4.1.3 政府职能转变并未完成 | 第47-48页 |
4.1.4 设省模式不具有普适性 | 第48-50页 |
4.2 当前我国推行行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条件尚未完全成熟的原因分析 | 第50-56页 |
4.2.1 市场经济不发达 | 第50-51页 |
4.2.2 社会自治不成熟 | 第51-52页 |
4.2.3 传统官僚制的制约 | 第52-54页 |
4.2.4 区域文化的深层次制约 | 第54-56页 |
第5章 国外减少行政区划层级改革的经验借鉴 | 第56-70页 |
5.1 国外减少行政区划层级的改革实践 | 第56-65页 |
5.1.1 日本减少行政区划层级的改革实践 | 第56-58页 |
5.1.2 俄罗斯减少行政区划层级的改革实践 | 第58-61页 |
5.1.3 英国减少行政区划层级的改革实践 | 第61-63页 |
5.1.4 印度减少行政区划层级的改革实践 | 第63-65页 |
5.2 国外减少行政区划层级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 第65-70页 |
5.2.1 行政区划层级结构扁平化 | 第65-66页 |
5.2.2 地方自治的发展为行政区划层级改革提供动能 | 第66-67页 |
5.2.3 遵循城乡分治的历史规律 | 第67-68页 |
5.2.4 严格依法进行行政区划的设立与改革 | 第68-70页 |
第6章 积极稳妥推进行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基本设想 | 第70-83页 |
6.1 行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原则 | 第70-74页 |
6.1.1 维护政治稳定的原则 | 第70-71页 |
6.1.2 行政层级与管理幅度相适应的原则 | 第71页 |
6.1.3 配套改革同步推进的原则 | 第71-72页 |
6.1.4 积极改革与渐进调整相统一原则 | 第72-73页 |
6.1.5 规范统一与因地制宜相结合原则 | 第73页 |
6.1.6 改革创新性与历史继承性相一致原则 | 第73-74页 |
6.2 行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 第74-83页 |
6.2.1 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 | 第74-75页 |
6.2.2 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与社会组织 | 第75-76页 |
6.2.3 建设现代理性官僚制 | 第76-78页 |
6.2.4 有序推进行政区划体制改革 | 第78-79页 |
6.2.5 严格依法推行行政区划体制改革 | 第79-81页 |
6.2.6 不断增强府际间的合作关系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3-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1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